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竭诚方获实益论 讲记三(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今将古德恭敬经典之事迹利益,略录数条。企欲真修实践者,有所取法焉。】

  下面把古德恭敬经典的事迹和所得的利益,简略抄录几条,目的是想让真修实践的人有所效仿。

  【齐僧德圆,不知氏族,天水人。常以华严为业。读诵受持,妙统宗极。遂修一净园,树诸榖楮。并种以香草,杂以鲜花。每一入园,必加洗濯,身着净衣。溉以香水,楮生三载,香气氛馥。】

  齐僧德圆,天水人。平常以读诵受持《华严经》为法业,总摄到《华严经》的宗旨极处。所以想写一部《华严经》,作为日常供养、读诵。

  于是他就修建了一所清净园林,里面种植很多楮树。这当中也种很多香草,间杂种上种种鲜花。每次他要入园林时,都一定洗浴,穿洁净的衣服。在园林里灌溉香水。楮木生了三年,香气浓郁。

  大家要看到他写经的诚心。由于制造写经的纸以楮树为原料,所以他对纸张的来源非常重视,要使它清净、庄严。不但种了很多楮树,还让楮树周围的环境清净、香洁,在里面栽种很多香草和鲜花。他有这份心,就做出这样的行为。由于他集聚各种清净因缘,就使得楮木长得香气浓郁。

  【别造净屋,香泥壁地。结坛净器。浴具新衣。匠人斋戒,易服出入,必盥漱熏香。剥楮取皮,浸以沉水。护净造纸,毕岁方成。】

  第二步是造纸,同样是恭敬严洁。他是怎么做的呢?特别建了一间清净屋子,以香泥涂抹墙壁和地面,结立坛场,清净器具。

  在浴室里备好衣服,造纸的工匠受持斋戒,凡是出入厕所都要换衣服,要盥漱熏香。身心清净了,才用手去剥楮树的皮,取下来浸在沉水香里。

  这样使得工匠的身心、造纸的原料和每道工序都清净整洁,然后再造纸。经过一年,完成了造纸。

  【别筑净基,更造新室。乃至柱梁椽瓦,并濯以香汤,每事严洁。】

  第三步就是写经。又特别筑好清净的地基,在上面再建新屋。建造时,对于柱子、横梁、椽木、瓦片等都用香汤洗过。在每个细节上都做得严整、清净。

  【堂中别施方柏牙座,周布香花。上悬宝盖,垂诸玲珮,杂以旒苏。白檀紫沉,以为经案,并充笔管。】

  然后,写经的堂屋中要做庄严。怎么做的呢?在厅堂的中央特别摆设一张方形的柏牙座,周围摆设香花,上面悬挂宝盖,从宝盖上垂下铃铛、玉佩,间杂地垂缀一些装饰物。再以白檀紫沉香木做成写经的桌案和笔管。

  【书生日受斋戒,香汤三浴。华冠净服,状类天人。将入经室,必夹路焚香,呗先引之。圆亦形服严净,执炉恭导。散花供养,方乃书写。】

  写经的书生每天受持斋戒,三次以香汤沐浴。然后戴好帽冠,服饰整洁,形象宛如天人,可见当时相当郑重庄严。

  要进入写经的屋子,一定在路的两边焚香,以唱赞先作引导。而德圆也服饰整洁,手持香炉,恭敬地在前面引导。到了写经的屋子,又抛散鲜花作为供养。之后才正式书写。

  这都是郑重其事,认为写经是非常重大的事,面对的是经王——《华严经》,字字句句是如来的金口圣言,对这尊贵的经王要竭尽自己的诚心来供养。

  从上面一层层看下来,怎么种楮树,怎么造纸,怎么建写经的房屋,屋里怎么庄严,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供养《华严经》。从这点点滴滴的做法就看出,古人的心非常虔诚、深厚!千百倍超过了现代的人,也因此后面灵感非常明显,不可思议。

  所以,每件事就在于自己的心怎么去做它,有殷重的供养心、诚敬心,就会体现在行动上。尊重、恭敬都有外在的表现,这些表现来自于内心的诚敬;而内心诚敬又来自对大乘经极为尊重。

  【圆胡跪运想,注目倾心,才写数行,每字皆放光明,照于一院,举众同见,莫不悲感,久之方歇。】

  写经的开始,当时德圆跪下来,运心观想;而书生眼神专注、倾注自己的诚心书写。才写了几行字,每个字都放出光明,照耀整个院落。当时在场的人都共同见到,无不悲从中来,感慨万分!光明照耀了很久才消失。

  这都是至诚所感!由于有前面诚心的积累,到了写经时,提笔才写几行,字字放光,照亮了整个庭院!这时大众都见到写经的灵感,而无比感慨!佛法真实不可思议!所付出的真诚一点没有白费。

  【复有神人执戟,现形警卫。圆与书生同见,余人则不睹焉。又有青衣梵童,无何而至。手执天华,忽申供养。前后灵感,杂沓相仍。】

  而且有护法神手持兵器,现出身像,在旁边护持。这一幕只有德圆和书生一同见到,其他人见不到。之后不久,又有青衣梵童,手里拿鲜花,忽然献上供养。像这一类的灵感,一个接一个,纷至沓来。

  这也是由于写经的心非常虔诚,感动了护法善神前来护卫、青衣梵童供养天花!能感的因就是内心至诚。

  【迄经二载,书写方毕。盛以香函,置诸宝帐,安彼净堂,每伸顶谒。后因转读,函发异光。至于严洁,敬绝今古。】

  经过两年写完了经,期间经过的岁月很长,700多天。写经是非常郑重的事,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地书写,不能用行书、草书等草率的字体,必须用正楷。期间,倾注了多少心力才写完这一部经。也正由于如此,人的心在受持时就格外地尊重。

  这时,德圆就把写好的经卷放在很香的木函中,再把经函放置在宝帐里,安放在净堂中。每一次进入殿堂时,就虔诚地顶礼、拜谒。后来因为读诵这部经,经函发出奇异的光明。德圆造纸、写经的整洁、恭敬,从古至今都绝无仅有!

  【此经递授,于今五代。有清净转读者,时亦灵应昭然。其经今在西太原寺贤首法师处,守护供养。】

  这部经辗转流传到唐朝,已经经历了五个朝代。凡是以清净心读诵这部经的人,也都有明显的感应。(从缘起上看,倾注了诚心完成的这部《华严经》有很大加持力,以此为所缘境,诵经的人以清净的心读诵,就得到明显的感应。)这部经现在在西太原寺的贤首法师处守护、供养。

  【(注)此与下二条,皆系晋译六十卷华严经也。榖,音谷,从木,不从禾,楮之别种。德圆种楮,造纸写经。入此楮园,尚须洗濯,着净衣服。其平日礼佛诵经,诚敬净洁,盖可知矣。今人登大雄殿,尚无彼入楮园之虔洁,良可慨叹。】

  德圆种楮树造纸写经,进楮园还要洗涤干净、穿着干净衣服,表明他的心很虔诚恭敬,一丝不苟。其实,人表现在外的行为和他的内心有直接关系。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内在对法有真正的诚敬,就会非常郑重地做。德圆注重自己内心的诚敬,他清楚:如果心里没有了诚敬,就无法感通无边法力。

  从他入楮园这样郑重,推想他平时礼佛诵经会是何等诚敬、整洁!因为这不比进入楮园,礼佛诵经是直接面对佛和佛语,就像佛在面前一样,那是何等的恭敬!

  现在的人入大雄宝殿,在世尊的圣像前还没有德圆入楮园的那份虔诚、洁净,实在可叹!

  【浴具新衣者,浴,即浴室,新字宜作触,谓浴室中具有登厕之衣。匠人斋戒,易服出入者,所用匠人,皆须持五戒,日受八关斋法。凡欲登厕,先至浴室,脱去常服,着登厕衣。及出,先洗净,次洗浴,方着常服。】

  “浴具新衣”是说浴室中备有登厕的衣服。

  “匠人斋戒”:工匠们在做纸的期间,必须守持五戒,每天受持八关斋法。其中的原因是“一切唯心造”,受持斋戒洗涤自己的身心,这样去做才是以清净心做,才有清净的果。(今天的人没有斋戒的内涵,无论哪方面的事业、境界、成就都远不如古人!)

  “易服出入”:凡是上厕所,首先到浴室脱去平常穿的衣服,再穿上登厕的衣服。出厕所,要洗净手,再洗浴身体,之后换上平常穿的衣服出来。

  【旒苏,即须子。乃聚众丝线,于头上绾一结子,下则散分者。呗,唱赞也。五代,即齐梁陈隋唐,此传系唐人所作,故曰于今五代。】

  “旒苏”就是须子,把很多丝线聚拢来,头上打一个结,披垂下来。“呗”就是唱赞。“五代”就是从齐算起,到唐代为止,经历了五个朝代。

  【德圆之诚,超越古今。故其灵感,杂沓相仍。今人虽无此财力,于力所能为者,可不竭诚尽敬以期三宝垂慈,冥显加被乎。】

  我们看到,从他种楮树开始,园林当中一树、一花、一草,都精心地灌溉,香水洗净。他内心虔诚,外在形服整洁,一心安住在诚敬当中,丝毫不敢随便。

  造纸也是匠人斋戒、沐浴,把树皮浸在沉香水里,护持清净。写经更是郑重其事,用上等的木料做写经的桌案、椅子和笔管,尽自己的财力庄严写经的堂屋。写经时专心致志,德圆在旁边跪下、观想,一字一句一丝不苟。

  这就知道,他的诚心尽到极处,超越古今。也因此所得的灵感纷至沓来,一个接一个。所以感应就是由诚心而来,要发出内在的至诚心来,要诚恳地做出行为来,这样心尽到极处、诚到极处,就能有灵感。

  德圆是有大福报的人,能做这么大的供养。我们没这份财力,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诚心,以求三宝垂下慈悲,在明显中、冥冥中加被自己,使自己消业、增福、开慧。

  【倘惟事形迹,了无诚敬。则无边法力,莫由感通。谓为佛法不灵,其可乎哉。】

  假如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而内心毫无诚敬,那无边的法力就无法感通。这样还说佛法不灵,可以吗?

  比如做世间法的心有多重,学佛应该有比它更重的心,起码也要跟它相当才行!世间人喜欢吃,会精心地烹饪各种饮食,怎么选上好的材料,怎么洗干净,怎么搭配,怎么烹煮、煎炸,怎么调色、香、味,费好多小时。就是因为人注重“吃”!又像人喜欢穿,怎么精心地打扮,衣服的面料如何、款式如何,各种金银首饰如何挑选、装饰,脸部怎么化妆,怎么作发型,无论哪方面都是一丝不苟。这样在庄严自己、供养自己上,一点没认为这不要紧、可以随便来。但在三宝上却没有这份心,怎么能感通无边的法力呢?

  再看看人怎么庄严自己的房间,对于墙壁、地面、旁边的家具、电器、种种装饰品,为什么用心那么细腻?那么讲究?就是…

《竭诚方获实益论 讲记三(印光大师文钞选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