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念佛人要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爲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爲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
念佛的人應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但是,要想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就一定要事先對眷屬講明臨終助念的利益和臨終瞎張羅、哭泣的危害。(這一定要提前講好,不然事到臨頭就容易出差錯)。所以,想讓父母臨終得到眷屬助念的利益、不受破壞正念的損害,又一定要在平時就講明念佛的利益,讓父母和家人平時就常常念佛。
【如是,則不獨有益于父母,實有益于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饬終津梁,自知。】
能夠這樣做到,不但對于父母有益,實在對于現生的眷屬和後世的子孫都有益。臨終的助念,不論年老年少都應當這樣來做。
有關臨終助念的事宜詳細看《饬終津梁》這本書就會知道。
七、女人臨産應念觀音菩薩
【女人臨産,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後血崩,種種危險,及兒子有慢急驚風,種種危險者。若于將産時,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
女人生産時,每每有苦痛不堪,幾天生不下來,甚至導致死亡的情況。也有生了之後血崩,發生各種危險,以及生下來的孩子有慢急、驚風等各種危險。臨産的時候,産婦要至誠懇切,發出聲音來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能在心裏默念,因爲這時候默念的心力小,得感應也小;而且這時候自己在用力送孩子出生,如果默念或許會導致閉氣得病。
【若至誠懇切念,決定不會有苦痛難産,及産後血崩,並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産之極,人已將死,教本産婦,及在旁照應者,同皆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爲念。決定不須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
觀音菩薩廣大靈感、救苦救難,衆生有苦難求菩薩,一定得到感應。但一定要至誠懇切地求,如果能夠至誠懇切地念,絕對不會發生苦痛難産、産後血崩以及兒子驚風等的患難。縱然極其難産,人已經快死,叫産婦和在旁照應的人共同出聲念“觀世音菩薩”,家人雖在其它房間,也可以爲産婦念,決定不須一刻功夫就能安然降生。
【外道不明理,死執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論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視生産爲畏途,雖親女親媳,亦不敢去看,況敢教彼念觀音乎。】
外道不明道理,死執恭敬這一法,不知道按事論理,什麼理都要按當時當處的情況做靈活的變通處理。已經到了這種急難關頭,還說要恭敬、不能念,導致一幫念佛的老太婆把生産看成可怕的事,即使是親女兒、親媳婦也不敢去看,更何況教她念觀世音菩薩!
【須知菩薩以救苦爲心,臨産雖裸露不淨,乃出于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無有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
要知道菩薩以救苦爲心,臨産時雖然裸露不淨,但這是事出無奈、不得已,不屬于特意放肆的情況。這樣念,不但沒有罪過,還能讓母子種下大善根。
【此義系佛于藥師經中所說,非我自出臆見,我不過爲之提倡而已。】
這意思是佛在《藥師經》裏說的,不是我個人的意見,我不過是提倡而已。《藥師經》裏說的是藥師佛誓願功德,所以是讓人念藥師佛。但觀音名號人人都很熟悉,所以就提倡念觀世音菩薩。
八、女人月經期間應不間斷修持
【女人從十二叁歲,至四十八九歲,皆有月經。有謂當月經時,不可禮拜持誦,此語不通情理。月經短者,二叁日即止,長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須念念無間,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廢棄其修持乎。】
女人從十二、叁歲開始,到四十八、九歲之間,都有月經。有人說月經時不能禮拜持誦,這話不通情理,因爲月經短的兩、叁天就停止,長的六、七天才停止。修持的人必須念念不間斷,怎麼能因爲這種天生小病而廢棄修持?
【今謂當月經時,可少禮拜,念佛誦經,均當照常。宜常換洗穢布。若手觸穢布,當即洗淨。切勿以觸穢之手,翻經,及焚香也。】
有月經時,可以少禮拜,念佛誦經都應當照常做。要常換洗穢布。如果手觸到穢布,要洗幹淨,切切不要以觸穢的手翻經和燒香。
【佛法,法法圓通,外道只執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說,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佛法是法法圓通的,外道只執著死板的道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說,不知道佛法的正理,所以致使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
九、勸念觀音菩薩消災免難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饑馑,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哪裏有受苦求救的音聲,菩薩就立即尋聲救護。所以遇到有戰爭、水災、火災、饑荒、瘟疫、旱澇、攔路行凶、冤家加害、毒蛇猛獸、惡鬼、妖魅、怨業病或者小人陷害等等,總之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只要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的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菩薩,念念不間斷地呼喚菩薩,就決定得到菩薩慈悲救護,不至于有什麼危險。
【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以佛菩薩,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絕不成就人之惡念。】
如果心裏還存不善的心,雖然口裏能稱念,也只是略略種一點未來的善根,不能得到現前的感應,因爲佛菩薩都只成就人的善念,絕不會成就人的惡念。
所以自己發改過遷善的心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一點誠心,恐怕不會得到感應。這不能怨菩薩不靈。而是自己沒有誠心,沒有真正發改過遷善的心。
【若不發心改過遷善,妄欲以念佛菩薩名號,冀己之惡事成就者,決無感應,切勿發此顛倒之心也。】
如果自己不發心改過學好,只希望以念佛菩薩的名號來讓自己惡事成就,這是決無感應的。切切不要發這樣的顛倒心!
十、念佛人最要緊的是什麼
【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念佛最要緊的是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敦倫盡分”,就是盡到自身倫常上應盡的本分。比如做父親的盡到慈愛,做子女的盡到孝養,做兄弟的盡到友愛,在單位裏做事盡到職責,做老師的盡到教育的責任、做醫師的盡到治病的責任等等。處在人倫的哪個位置上,就盡到那個位置的本分,這就是“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就是一切時處都護好自己的心,不讓心裏起絲毫邪思妄念,這樣來使心保持真誠。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凡是身體的惡行都不去做,口上的惡言都不去說,心裏的惡念都不讓它起。相反的方面,身體上的善都盡量去做,口上的善語都盡量去說,心裏的善念努力讓它生起。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爲者,認真爲之。不能爲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爲之。或見人爲,發歡喜心,出贊歎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爲,見他人爲,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決定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也,宜痛戒之。】
平常時時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每天從早到晚,凡是遇到有待人接物、言語行動的地方,就要實修這叁個“好”字。遇到做善事的時候,有能力做的就認認真真地做好;沒有能力做的、沒有因緣做的,也要對這件事發一份善心。或者勸有力量的人來做,或者見到別人在做時,由衷地發歡喜心、說贊歎的話,這也屬于心口功德。如果自己不能做,見別人做就生嫉妒之心,那就成了奸惡小人的心行,決定會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的。所以嫉妒心一定要痛加戒除。
下面講一個例子,這是印光大師開示裏講到的一件事:
清朝蘇州的孝廉曹錦濤,醫術精湛,任何險難的病無不妙手回春。有一天他正要出門,忽然有一個窮女人跪在門外,哭著祈求給她婆婆治病。她說:“我家裏窮請不起醫生,聽說您老慈悲爲懷,一定能去我家治病。”曹公就去她家治病。
等曹公回家之後,婆婆枕頭下的五兩白銀不知去向。她想一定是曹公偷的,就登門來問。曹公按數目給了她銀子。
窮女人回了家,她婆婆已經把銀子取出來了。女人很慚愧,又拿著銀子送回來謝罪,然後問他:“老人家,你怎麼自己承認偷了銀子呢?”曹公說:“我想你婆婆的病快點好。我如果不承認,你婆婆一定著急,加重病情,或許會導致病很難好。所以我只盼望你婆婆病好,不怕別人說我偷銀子。”他的居心這樣忠厚,無以複加。
多想想曹公的居心行事,大家就能體會到怎麼叫做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能有這點存心,甯可自己吃虧也要讓別人好,事事能爲別人著想、利益別人,就是存好心。所說的話都是利益別人的話,就是說好話。做出的行爲都是利益人的事,就是行好事。這叁個“好”能夠盡自己的一生來奉行,就一定能做個好人。
【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釣譽。此種心行,實爲天地鬼神所共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切切不可以做表面文章來沽名釣譽,一定要真心誠意地做。如果只是爲了表現自己,博得別人的贊譽,那就是虛僞的心行,爲天地鬼神共同厭惡。如果有這樣虛僞、沽名釣譽的惡行,就要盡量改正,沒有也要自加勉勵。
十一、女人應孝敬、慈愛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愛兒女,虐待婢仆。或屬填房,虐待前房兒女。不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仆,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爲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淨土,決定名譽日隆,福增壽永,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九蓮也。】
世間有女人不懂道理,或者不孝順公…
《一函遍複 講記二(印光大師文鈔選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