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把善根轉成往生西方的資糧,所以要一心一意地回向往生。
【就竅訣而言,能迅速積累無邊資糧、淨除罪障、增上善法的攝要即是七支供,所以應當勤修七支供,通過念誦阿彌陀佛名號,誦持陀羅尼咒,虔誠祈禱聖者勿舍誓願等瑜伽。】
再按竅訣來講,就是要精勤地修七支和與阿彌陀佛相應等等。
七支的修法來自普賢十大願王,它的特點是能快速攝盡無量的善根,統攝了積資、淨障、增長善根的叁大關要。
極樂願王的特點:廣大、圓滿、無盡。不論從所修的境、能發的心、發願的時間,都達到了極大量。這就巧妙地把零散修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到的資糧在幾分鍾裏就攝集進去,因爲它做到了極大化。
比如禮敬這一支,所禮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佛刹極微塵數的無量諸佛,而且一身化現無數身、一一遍禮刹塵佛等等!這就是讓所禮的境、能禮的身等等都達到極大化。隨喜這一支是對于下自衆生心中生起的絲毫善念、上至如來無量的因行果德之間,一律普遍地隨喜。像這樣,禮敬、供養、忏悔、隨喜、請轉正法妙輪、請佛住世、回向這七支都有這種特點,所以說修七支能快速攝盡無量善根。
其次,在七支當中統攝了積、淨、增叁大關要。禮敬、供養、隨喜、請轉正法妙輪、請佛住世這五支,是順緣方面的廣積資糧。忏悔這一支是違品方面的淨治罪障。隨喜中的“隨喜自己的善根”,能讓善根增長;回向這一支能讓善根增長,而且無有窮盡。所以積、淨、增叁要都統攝在七支當中。明白了這點之後,修法之前要首先修七支。
其次是通過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和密咒來召請聖心,之後在佛前祈禱等等,來和阿彌陀佛相應(“祈禱”就是求佛加持,成就所願)。諸如此類,都要很精勤地去做。
【夜間修法:臨睡之時,觀想自己住于極樂世界並親見阿彌陀佛,在不離這種強烈希求心的正念中入眠。】
接下來,夜間的修法是指臨睡時要有很強的去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心願,在不忘失正念當中入睡。
就像藏族人一生當中有個最大的心願,就是去拉薩的大昭寺見覺沃佛。在他已經動身前往拉薩的路途中,每天臨睡時懷著想在大昭寺見覺沃佛的心願而睡下。要像這樣,修淨土的行者在每天臨睡時要有去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心願!
要點就集中在“見佛”這一點上,因爲一見到佛就什麼都好辦了。所謂的入不退地、迅速成滿普賢行願等等,實現這一切的強增上緣,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得到佛願力加持,就能迅速成就。所以,所希願的就是“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樣以很強的願心在不忘念當中睡眠。
【有關白日修煉淨土法與夜間修往生法的殊勝方便要點,新派、舊派及經教伏藏品的竅訣次第中有廣述,應當從中了知。】
這是交代:和晝夜的淨土修法相關的一些關要,在新、舊續部和伏藏很多類的口訣中有詳細記載,應當從中求得了解。
【總而言之,首先了知往生的功德和能夠往生的道理後,日夜不斷生起信心、發起精進並將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極樂世界,】
總之,首先對于往生的功德和往生的正因要有明確的認識。這些方方面面都認識清楚了,心裏沒有疑惑了,然後就是晝夜一切時讓自己的信心和精進相續。初修的人力量不夠,暫時還做不到晝夜相續,那就要首先做到每天能有一段時間讓信心和精進相續,再逐漸地讓相續的時間變長,最後達到晝夜相續。
這裏,達到信心和精進相續的前提,是對往生西方殊勝的功德和往生的正因得到明確、決定的認識。通過了知往生西方的功德,來引發求生西方淨土的切願;通過認識往生的正因,來把心安置在如法的修淨業中。然後就以正念的力量把握住心,盡量地讓信心和精進相續。
再下來就是不論修什麼善根,都要把善根攝集起來,往“往生西方”這個目標上回向。總之要時時不忘“求生淨土”,精勤地把善根回向在往生上。
就像一個人非常想去美國留學,爲了實現願望,他會很努力地准備,會盡可能地爲自己創造條件。比如很努力地背英語單詞、准備托福考試、籌備資金、辦理留學手續等等。就跟這一樣,我們希求的是生到極殊勝的極樂世界,是依止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來達到快速圓滿普賢行願、成就佛果的目的,因此就要特別精勤地積淨土資糧,來保證這一生決定往生。
【若能如是行持,上等者今生便能親見導師阿彌陀佛並得授記,獲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把握;中等者出現獲得加持的驗相;下等者也可夢見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形象,這些都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征兆,因爲依靠意樂力,在夢中顯現,至少也必定種下了習氣的種子,以細微的意樂習氣,也能往生,這是佛陀的誓願力所致。】
如果能這樣修持,上等的今生就能見到佛得佛授記,由此得到往生的把握;中等的能以覺受的方式得到加持;下等的夢見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相。這些都是往生的相兆。如果以希求往生的心力在夢中這樣顯現了,那再差也不可能不熏上習氣。以願生淨土的微薄習氣也能往生淨土,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力量所致。
我們從現在起,對于娑婆世界的事要看得淡、放得下,而對求生淨土的事要看得重、提得起,要熏陶出願生淨土的道心,養成求生淨土的習氣。心裏常常這麼想,口裏常常這麼說,這就是關鍵了!一做好了什麼功德,就想好好地回向在往生上;要念念把自己的心送往西方,一說話就是贊歎西方,念念想著生到西方多麼殊勝,不斷地從心裏發起“我要去淨土”的心,這就是培養求生淨土的習氣。這個信願一旦有了,就能得到往生。
【即便是沒有獲得如此明顯的驗相,然而不用說今生再叁生起信心與意樂會往生,甚至讓臨終者耳邊聽到阿彌陀佛名號,並對極樂世界生起向往之心也能往生,因爲臨死時的神識具有極強之力,再加上阿彌陀佛的殊勝願力。】
如果沒有上面上、中、下叁種明顯相兆,是不是就沒有希望往生呢?不是的,即使沒出現明顯的相兆,只要自己今生能數數地生起信心和求生的切願,那不用說是會往生的!
不但是這樣,如果臨終時聞到佛的名號,心裏有求生西方的心,那也會往生。臨終的一念非常關鍵!到底往哪一道去,就看當時的心是什麼趣向。如果當時聞到了佛的名號,系念在佛上,一心求生淨土,就會被佛力攝持而往生到淨土。原因就是兩點:第一、臨終現起什麼樣的心,有很大趣向的勢力;第二、阿彌陀佛有特別的願力,加持臨終人的心,把他的心攝持到淨土。
但我們不能認爲“既然臨終佛來接引,十念就能往生,那現在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五欲,起起煩惱、造造惡業也不要緊的”。如果這樣認爲,恐怕到了臨終,只見顛倒業力現前,種種障緣纏繞,當時提不起念佛求生淨土的心,就被業力牽引,又流落生死了。所以平時要盡量加深信願,要多精進地修淨業,這非常重要。(上面講了以信願的力量就能往生淨土,以前還講過“信願行是叁資糧,缺一不可”,其實這兩種說法並沒有出入。因爲有真信切願,就會發生行動,沒有行動就談不上有什麼信願。《彌陀要解》上說:“無信不足以啓願,無願不足以導行,無行不足以滿所願而證所信。”也證明實修淨業不可缺少。)
我們平時每天都要有往生的鍛煉。每天都要做“臨終想”,要想到今天我恐怕會死的,之後就提起正念:我應該做往生的准備了。這樣來把心安置在“念佛求生淨土”上。每天天黑下來,也是提醒我們“死快要到了,現在該做准備了”。這時要告訴自己:現在到了一心求生西方的時候了!或者臨睡的時候,也是懷著強烈的心願:我這一生一定要去西方見阿彌陀佛!平時這樣養成了習慣,臨終就自然住在這樣的心態中,一心念佛、一心求生西方,也就會生到西方。
【在中陰界憶念佛號也能作爲立即往生彼刹的因,這是由于在中陰界時神識容易轉變,並且阿彌陀佛的誓願力量極其強大。】
假如臨終沒有往生,中陰還有一次機會。如果能在中陰時想起稱念阿彌陀佛,馬上就轉成往生西方的因。這是因爲中陰時的心識很容易轉變,而且佛的願力非常強大。
但我們不要心存僥幸,還是平時精進用功爲好!要能在中陰提起佛號,也還在于平時好好地串習。如果平時串習得熟,遇到什麼危難,都能提起念佛,那就可能在中陰時提起。比如碰到今天有地震了,馬上提起“阿彌陀佛”!檢查出了什麼重病,心裏就一心依靠阿彌陀佛;做了很恐怖的夢,心裏害怕,當時就急切地稱念“阿彌陀佛”。平時這樣串習得熟,臨時就能提得起。
【由此可見,今生、臨終、中陰的這些修法要訣極爲關鍵。】
總之,以上所講到的今生、臨終和中陰的修法關要,遵照這樣去做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一切具有智慧的善緣者依靠這樣的如來聖教,自相續不費艱辛、輕輕松松便能獲得菩薩的殊勝奇妙功德,理應修學如此殊勝的方便法。】
“具慧”是指能了知往生的利益和不往生的過患;能了知兼仗佛力的易行道的優點;能信受佛本願和智慧的神力作用。“善緣者”指今生遇到了淨土法門,明白了淨土的涵義,有信心,又有求生西方願心的人。這樣就應當遵照佛的善說,佛怎麼教導就怎麼奉行,佛說極樂淨土的功德如何、往生的正因如何,就按那麼信受。
之後的關鍵,不是停留于空談,而是要真修實證!這樣的話,就要求對這個“少用功力就在自己心中引起菩薩稀有功德的往生方便”力求相應。說到底也就是“要一心和佛的願海相應”,就是這個!因爲往生的正因簡易也好、往生的功德殊勝也好,都是彌陀本願的神力所致,這裏以自己的心相應之處就是彌陀願海,一心和佛相應這是非常合理的。爲什麼呢?因爲這能讓自己直接受用到佛願海所賜予的果實,按這樣的方式,能做到費很少功力就産生非常稀有、廣大的菩薩功德。
【戒律清淨聞思已究竟,以強信心勤積廣資糧,
恒時精進修持極樂刹,善妙應行圓滿瑜伽要,
無等大恩上師如意寶,金言勸請造此論文時,
吾發殊勝無垢清淨心,離諸貪嗔破立分別念。
爲遣余衆于此實修要,所執微乎其微疑惑障,
以及著論無邊功德故,我思此理精勤造此論。】
這是講造論的緣起和發心。全知由一位上師勸請時,自己沒有貪嗔破立的分別念,認爲能讓別人的心對淨土的修要遣除微細疑障,具有無邊功德,因此精勤撰造此論。
【彼之善聚猶如妙日光,遣除一切能障懷疑暗,
顯明深廣殊勝妙智慧,及與彼因無垢經教典。
願諸衆生具足勝信德,如理成就無量光壽佛,
善逝如來廣大諸宏願,以及無邊如海之智慧。】
這是祈願以造論的善根使衆生對深廣的聖智和無垢的經教遣除疑惑,然後具足殊勝的信心,成就與阿彌陀佛同等的大願和智慧。
【此論是因我等最初之大善知識、圓滿叁學功德者,行持菩薩行自在暢遊極樂世界、無等恩惠名稱幢吉祥賢足比丘賜予吉祥哈達、稿紙等,並再叁勸請,其弟子麥彭嘉揚南嘉于達倉靜處,爲回報上師恩德而造此論作供養,依此善根願諸衆生,往生極樂世界,善哉!吉祥!】
最後把這次講聞的功德回向給沈溺于輪回的無量衆生,讓他們對阿彌陀佛的本願和智慧神力生起信心,再發起求生極樂世界的切願,共同在這一生命終往生到殊勝的極樂世界,快速圓成佛道。
《淨土教言講記(十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