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教言講記
——開啓信心之佛教明日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法師 講述
修持淨土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信心是首要因素。信心是道的源頭,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母親,是長養一切善根的關鍵,特別結合修持淨土來說,信心是發願和實行的前因,也就是有了信心才會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由願力的推動才會切實修持往生法門。所以修淨土首要的關鍵就是把自己的信心開啓出來。
那麼,怎麼才能開啓呢?做法就是針對自心存在的叁種障礙(未知、邪知和疑惑)盡量地遣除。只要有效地遣除了這叁種障礙,信心就能順利發起。
所謂的叁種障礙,第一個障礙未知,就是指無知或者不了解。什麼是無知呢?比如對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內容、極樂世界的形成、淨土種種依報、正報的功德莊嚴、往生之後所獲得的極大利益、往生淨土的條件、名號起到的作用等等,心裏一無所知、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百分之百的無知。其次,了解的不夠,只有很少的認識,很多重要方面都不知道,這就是部分的無知。所以,我們要檢查自己還有哪些方面存在無知,要通過“求知”來遣除“無知”。比如:對于彌陀願海無知,就要學習《無量壽經》來遣除這方面的無知;對于極樂淨土的殊勝功德無知,也要通過學習《往生論注》來遣除。
第二個障礙是邪知。就是聽了淨土的經教之後,認爲這些是神話或者編造等等,這樣生起錯誤認識,就是邪知。如果有這一類情況存在,就會直接障礙信心生起,直接障礙發願求生西方和實修淨業。所以要著重遣除內心的邪知。
第叁個障礙是疑惑。疑惑就是“二心”,是指心裏猶豫不定的狀態。比如認爲“往生極樂世界真的這麼容易嗎?”“凡夫業力這麼重,臨終憑十念就能往生嗎?”“凡夫真的一往生就能入不退地嗎?”“真的依仗佛的願力,就自然得到智慧、神通、相好等極其廣大的功德嗎?”像這樣處在疑惑不定的心態當中,就直接障礙信心生起,直接障礙發願往生和實修淨業。所以我們還要檢查心裏存在哪些疑惑。知道有疑惑時,要通過聞思淨土的教典來做遣除。
這是超出了世間常識,是佛果神妙不可思議的作用,這個開啓信心的途徑,歸結起來,就是依靠佛語聖教的明日顯明淨土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爲佛是現量見到,只有佛才有認定往生正因和淨土功德的發言權。因此,方法就是遵照佛如仙人般的真實話語。這些話語就指明了、認定了往生的條件、淨土的功德等等。所以,能啓開信心的就是佛的聖教指示。
【那摩格日瑪吉果卡亞!】
【頂禮上師文殊師利菩薩!】
【佛號入耳之刹那,大菩提道不退等,
能賜無量勝德者,阿彌陀佛護此衆!】
這是禮敬祈求加被。禮敬誰呢?禮敬西方極樂世界的接引大導師——阿彌陀佛。這尊佛具有哪種不可思議的神力呢?就是以佛願海加持,當阿彌陀佛名號入進耳根之後,就能得到願海所賜予的不退無上菩提等無量無數的殊勝功德。對于這尊佛祈求什麼呢?祈求護念一切有緣衆生。
【在此,凡是具有緣分的人,所追求的目標中最爲殊勝的即是不住有寂的涅槃,而不用曆經艱難險阻輕而易舉便可獲得這一果位的殊妙方便,就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因爲依靠阿彌陀佛的發願力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已經往生的所有菩薩全部是一來菩薩,而且善逝的無垢聖教中說:住于無量刹土中的一切佛陀再叁贊歎極樂世界具有遠遠超勝其他刹土的無量功德。】
整個這一段以所求、方便和原因叁個部分來作解釋。
第一、所求。對于具緣份的人來說,什麼是究竟的所求呢?不是人天的有漏福報,不是小乘涅槃,而是不住有寂的大涅槃或者佛果。有善緣的人把自己究竟的目標定好了,要尋找的就是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的相狀如何呢?就是不住叁有、不住寂靜,一切無住。
第二、方便。已經確立了究竟所求之後,進而要思維:如何才能實現這一所求呢?能證入的途徑有無量無數的法門。這些法門或者是漸進而成,或者是頓速而成,或者重在依仗自力,或者重在兼仗佛力,或者首先證小乘果再回入大乘,或者直接修大乘等等。
那麼,我們在這裏面要尋找的是一種少用功力就能證得無住涅槃的便利方法。那是什麼呢?就是發起求生極樂淨土的願力,常常以這個發願來作印持。因此,說到方便也是簡易至極,就只要跟彌陀願海相應,願海的神力是要讓衆生無有艱難而能夠速疾成就大乘地道功德。這是法藏菩薩在五劫裏結成大願,累劫行持無量菩提行,所攝受之處、所回向之處、最終成就之處。
所以,自己的心直接就和彌陀願海相合,願海攝受我往生、攝受我成佛,我就直接發願往生。以佛力加被的緣故,不必要經曆叁大阿僧祇劫的艱難、曲折。一旦得到了往生,就能很快成就不住有寂的大涅槃。所以成佛的殊勝方便就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也就是我們要求得和彌陀願海相應,不是靠其它,是靠自己的心。心要怎麼操作?就是不論做什麼善根,都以求生西方的願做印持,依靠這樣發願印持,就容易往生。
第叁、原因。爲什麼說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是用很少的功力就能獲得無住涅槃的殊勝方便呢?根據《無量壽經》等淨土的經教,有這樣叁點原因:第一點、依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凡夫很容易往生。比如彌陀本願的第十八願中說:“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只要衆生臨終有真實的信心,迫切想生極樂世界,下至念十聲佛號,佛就一定接引他往生!所以依仗佛的願力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
第二:依靠阿彌陀佛願力加被,凡夫往生之後就成了一來菩薩。意思是:從今往後,只進不退,又是壽命無量,因此就一生成佛,不必要經曆第二生。要達到不退有兩種途徑: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裏講:菩薩要證到不退地,有難行和易行兩種道,在濁世依靠自力修行要達到不退轉很困難,而以信佛爲因緣求生淨土,一生淨土就入了不退轉地。因此,相對前者來說,以這條路證到不退轉就容易多了,所以叫做“易行道”。
入不退地很難,真正修到這個地位,以後修行就只會上進,不可能退步。但經上告訴我們:“菩薩發大心,魚子庵樹花,叁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魚肚子裏的魚子很多,但是真正能長成魚的很少;庵樹開花很多,能結果的卻很少;同樣,菩薩初發心的很多,成就的很少,所以要達到不退轉是很難的事。
很多人修行的狀況都是這樣,進步很慢、很困難,退步卻很快、很容易。比如:最初學佛的時候如何,現在的心境如何;有可能最初還有一份很純的善心,現在連這份善心都喪失了。這就說明修行很不容易!尤其濁惡的時代,染緣熾盛,接觸到染汙的因緣就會讓人退步。比如聽到一種邪說,受到邪見的影響,或者遇到各種引誘人心裏貪嗔、散亂等的境緣,馬上心就退轉了!但是一往生西方就入了不退地。
第叁、極樂世界有超勝其他刹土的無量功德,這是十方諸佛再再贊歎的。比如《無量壽經》裏贊歎極樂世界超勝十方。對于這第叁條原因,應當說:諸佛都有發願,都最終成佛,而且佛佛道同,沒有高下。所謂的“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佛果現前的功德沒有高下的差別。而且諸佛各有本願,成佛時成就了本願,也都隨著本願的內容,任運地普度衆生。從這個角度來說,諸佛沒有什麼高下差別,佛攝受的淨土也沒有什麼高下差別,不能起佛和佛之間有勝劣差別的想法。
那又爲什麼說極樂淨土超勝十方呢?這是就衆生的狀況、因緣等等來說,比如有無數種藥,不能說哪種藥好,就你自身的病最適合來說就說這種藥最好。那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由于極樂世界有兩大優點,針對娑婆世界的衆生就可以說她超勝十方!哪兩大優點呢?就是凡夫容易往生,而且,往生之後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相比而言,有些刹土特別殊勝,但條件很高凡夫不容易往生;有些刹土凡夫容易往生,但刹土的設置不像極樂世界這樣,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像這樣,按照佛語經教的明確指示,我們的心就會踏實下來!就會明確這條往生之路的殊勝,也就特別想往生淨土了!對于有緣者來說,按照經教做了理智的抉擇之後,會認識到在十方世界當中,往生極樂世界是最佳的選擇!就自己末世凡夫業深障重的狀況來看,當然要求生一個有能力取得往生資格的淨土。而且希求一個往生之後能獲得不退轉等殊勝功德,快速成佛的淨土!又是我能迅速圓滿普賢行願而證得無住涅槃的淨土。而這些優點都在極樂淨土上圓滿地具足!這樣就會認定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是少費功力就能成就無住涅槃的殊勝方便。
這樣對于“所求”、“方便”、“原因”叁個方面都觀察好了之後,我們心裏就會生起想往生極樂世界的心。接下來就要去了解怎麼才能實現往生。所以下面就宣說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
【所以,關于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說:“阿難陀,若有衆生屢屢觀想如來身相,積累衆多無邊之善根,發菩提心,爲往生彼淨土而發願、回向,彼等臨命終時,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由諸多比丘衆圍繞將現于其前。彼等衆生見出有壞阿彌陀佛後,以極其清淨之心而死去,即能往生極樂世界。”此經中宣說了觀想阿彌陀佛、積累無量善根、發菩提心、一切善根爲往生極樂世界而回向並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這四種因。】
這樣經文講到了四種因:第一、作意阿彌陀佛(或者念佛);第二、廣積善根;第叁、發菩提心;第四,回向發願求生。
通常,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都叫做念佛,念字意義很廣。實相念佛就是念本性佛,念實相佛。觀想念佛是依據《觀經》的十六觀,一層層地觀起來,觀落日、觀水、觀地、觀佛真身等等。觀像念佛就是觀阿彌陀佛的佛像。持名念佛就是念佛的名號。
【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憶念阿彌陀佛和渴求往生極樂世…
《淨土教言講記(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