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積累善根與標志著大乘種性的發無上菩提心作爲它的輔助因素。】
對于以上四種因素,以主要和助伴來分。主要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兩個。結合下面的論文,數數不斷地憶佛、念佛就是對佛有信心的表現。渴求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指願。所以就是以信願作爲往生的主因。
再看助伴,第一就是廣集善根。就是:平時下至一次合掌、一次頂禮、燒一支香、供一杯水的這些善根,都以願生極樂世界的發願印持回向,都成爲往生的正因。
第二是對于大乘決定種姓來說,就是以發菩提心作爲助伴。
【因此,爲了說明對阿彌陀佛虔誠信奉占主導地位,佛在《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說:“阿難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即生現見善逝阿彌陀佛,當發無上真實圓滿菩提心,並以增上清淨意樂爲往生彼佛淨土真心信奉,積累善根,圓滿回向。”】
首先,爲了說明對于阿彌陀佛信奉是主因,經中這樣講到:如果誰有這樣的心:我這一生能見到阿彌陀佛多好啊!這就是對阿彌陀佛有信心,這個信心非常真切,表現爲想今生就見到阿彌陀佛!以這個信心驅使,就好好地發無上菩提心,以增上意樂爲了生到彼佛國土,傾注全副心力種植善根,把這一切善根完全回向往生。
這段經文體現的就是以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是主要。後面的發菩提心、爲了往生佛國傾注心力來種植善根、全數回向在往生上,都是由于有信心才會這樣做。假如對于阿彌陀佛沒有信心,不是想即生就面見阿彌陀佛,然後依止佛修行成道,那就不會發動後面的行動,所以信心是主要。
【爲了說明渴求往生淨土的願望居于首位,此經中又說:“阿難陀,何者常觀想阿彌陀佛,並積累無量衆多之善根,(于佛刹土)真心依奉,彼等臨命終時,與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身色、形象、大小、隨從比丘僧衆完全相同的佛化身住于其前。彼等因現見善逝,以具有極爲清淨之等持及不忘失之正念,死後即能往生彼佛淨土。”】
這一段是引用經文證明求生淨土的願是主要的因。經文上講:誰作意阿彌陀佛,而且恒時種植善根,傾心于佛的刹土,這一句是體現了願。打個比方:出門在外的人一心想回家,這個就叫願。自己的心傾注在極樂世界上!這樣的人到了臨終,佛會化一個化佛,顯現在這個人心前,化佛的光明相好以及以比丘衆圍繞都和真佛無異。這個人以見佛的因緣,心裏沒有雜念,這時就以心緣清淨境界的等持和正念分明當中,跟隨佛須臾頃就生在淨土的蓮花池裏。
剛才這段經文,我們主要要知道願的內涵,確實是很真切的想生到極樂世界,傾心于阿彌陀佛的淨土,是有這樣願心的人,就和阿彌陀佛的願海相應,在他臨終的時候佛以願力會在他面前現出化佛的像。這個化佛相好光明,有很多比丘僧圍繞,這一幕情景就像真佛一樣。但實際上這是“光中化佛無數億”那樣化出來的像。這個時候是在什麼心境中往生的呢?當化佛顯現的時候,往生者見到了佛,心裏頓時就沒有雜念,是以緣清淨境界的等持和正念分明的狀態而往生的。
所以這不是自己有力量,而是佛力加被使得往生者心裏沒有雜念,住在清淨境界的等持中,而且正念分明,以這個狀態中就往生淨土。就像玄奘大師翻的《阿彌陀經》上講:在臨命終時,有佛和聖衆現前圍繞,出現在這個人心前,這時候是以佛力慈悲加佑他的心,使得他的心不亂。在這樣的心境中須臾間就往生到了淨土,不經過中陰。
【歸納起來說明對阿彌陀佛虔誠信奉及渴求往生極樂世界最爲主要以及具足這兩種條件能往生的道理,《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說:“阿難陀,若有衆生,甚至一發心隨念如來,欲求往生彼刹,若有講授甚深妙法,則甚感難得,毫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發心觀想善逝阿彌陀佛,生起渴求之心,彼等于夢中能見善逝阿彌陀佛,終將往生極樂世界,于無上真實圓滿菩提道中不退轉。阿難陀,彼等善逝照見此相而于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中,普皆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且稱揚贊歎。”】
這是再引經文說明信和願這兩者是成辦往生的決定因素,如果具足信願就一定能往生。
在《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講到:衆生下至于發一念心念佛,心裏很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假如講甚深的法心裏生起歡喜,沒有懈怠的狀態,沒有畏懼的狀態,下至于發一念心念阿彌陀佛,生渴求心,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就不退無上菩提。
這裏面顯示了往生的條件。一是對于甚深淨土法歡喜信樂,這是有信心;二是心裏希求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有願心。具足了信願,下至發一念心念阿彌陀佛都能往生!這就證明信願是成辦往生的關鍵。這個信願說到基本點上,信是指對阿彌陀佛有信心,願是指對往生極樂世界有願望,有這兩個因就直接趣向淨土!由于是深信切願,一念的念佛就跟佛心相應了。所以到了臨終,只要一念念佛,就得到佛力攝受,把他的心識攝持到了極樂世界,就入了不退地。
由于阿彌陀佛的法門,對于凡夫有極大的意義,因此十方無量無數不可說不可說無邊世界裏的諸佛都稱贊阿彌陀佛,就是因爲凡夫要超出生死,這是一條簡易、直接的路。
在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裏說到:“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又說:“若信願堅固,臨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意思就是,如果信心和求生淨土的願達到了堅固,臨終一念、十念都決定得到往生。)”這也是說具足信、願就能成辦往生。
【《無死鼓聲經》中也說:“自此向西方,極樂世界刹,彼處住如來,善逝無量壽,誰誦其名號,將往生彼刹。”】
這段經文是說:從此方娑婆世界往西邊經過十萬億個刹土,有一個極樂世界,那裏安住阿彌陀如來,誰稱念他的名號,就能往生他的刹土。
【我們必須要遵照諸如此類的佛經中叁番五次明確提到的教義生起堅定不移的誠信,換句話說,一定要認識到極樂世界功德超勝之處。】
小結:講了最殊勝的所求就是不住有寂的涅槃;一個少用功力就能實現這一所求的方便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原因就是凡夫容易往生,往生之後就一生成佛,而且這個國土具足超勝其它刹土的無量功德。
這樣說了之後,我們就想:我要走這條路來成佛!就有這樣很想生極樂世界的心。之後就開始關注成辦往生的因是什麼。在佛經裏說到了四點:念佛、發菩提心、積集善根、爲往生而發願回向。這四點當中以念佛和爲往生而發願回向爲主因。這兩個的內涵就是信願。因此就是以信願爲往生的根本因。剩下的兩個廣積善根和發菩提心是成辦往生的助伴。接著引經文依次說明了信和願是主因,以及具足信願就能往生。
現在提到了要對經中明顯說到的淨土教義生起信心。這又有兩個重要方面:第一是對于往生的正因生信;第二是對于往生的妙果生信,對極樂世界的功德生信。以上講的是要對往生的正因生起信解。
《淨土教言講記(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