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教言讲记(一)▪P2

  ..续本文上一页界,积累善根与标志着大乘种性的发无上菩提心作为它的辅助因素。】

  对于以上四种因素,以主要和助伴来分。主要的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两个。结合下面的论文,数数不断地忆佛、念佛就是对佛有信心的表现。渴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指愿。所以就是以信愿作为往生的主因。

  再看助伴,第一就是广集善根。就是:平时下至一次合掌、一次顶礼、烧一支香、供一杯水的这些善根,都以愿生极乐世界的发愿印持回向,都成为往生的正因。

  第二是对于大乘决定种姓来说,就是以发菩提心作为助伴。

  【因此,为了说明对阿弥陀佛虔诚信奉占主导地位,佛在《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说:“阿难陀,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即生现见善逝阿弥陀佛,当发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心,并以增上清净意乐为往生彼佛净土真心信奉,积累善根,圆满回向。”】

  首先,为了说明对于阿弥陀佛信奉是主因,经中这样讲到:如果谁有这样的心:我这一生能见到阿弥陀佛多好啊!这就是对阿弥陀佛有信心,这个信心非常真切,表现为想今生就见到阿弥陀佛!以这个信心驱使,就好好地发无上菩提心,以增上意乐为了生到彼佛国土,倾注全副心力种植善根,把这一切善根完全回向往生。

  这段经文体现的就是以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主要。后面的发菩提心、为了往生佛国倾注心力来种植善根、全数回向在往生上,都是由于有信心才会这样做。假如对于阿弥陀佛没有信心,不是想即生就面见阿弥陀佛,然后依止佛修行成道,那就不会发动后面的行动,所以信心是主要。

  【为了说明渴求往生净土的愿望居于首位,此经中又说:“阿难陀,何者常观想阿弥陀佛,并积累无量众多之善根,(于佛刹土)真心依奉,彼等临命终时,与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佛身色、形象、大小、随从比丘僧众完全相同的佛化身住于其前。彼等因现见善逝,以具有极为清净之等持及不忘失之正念,死后即能往生彼佛净土。”】

  这一段是引用经文证明求生净土的愿是主要的因。经文上讲:谁作意阿弥陀佛,而且恒时种植善根,倾心于佛的刹土,这一句是体现了愿。打个比方:出门在外的人一心想回家,这个就叫愿。自己的心倾注在极乐世界上!这样的人到了临终,佛会化一个化佛,显现在这个人心前,化佛的光明相好以及以比丘众围绕都和真佛无异。这个人以见佛的因缘,心里没有杂念,这时就以心缘清净境界的等持和正念分明当中,跟随佛须臾顷就生在净土的莲花池里。

  刚才这段经文,我们主要要知道愿的内涵,确实是很真切的想生到极乐世界,倾心于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有这样愿心的人,就和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在他临终的时候佛以愿力会在他面前现出化佛的像。这个化佛相好光明,有很多比丘僧围绕,这一幕情景就像真佛一样。但实际上这是“光中化佛无数亿”那样化出来的像。这个时候是在什么心境中往生的呢?当化佛显现的时候,往生者见到了佛,心里顿时就没有杂念,是以缘清净境界的等持和正念分明的状态而往生的。

  所以这不是自己有力量,而是佛力加被使得往生者心里没有杂念,住在清净境界的等持中,而且正念分明,以这个状态中就往生净土。就像玄奘大师翻的《阿弥陀经》上讲:在临命终时,有佛和圣众现前围绕,出现在这个人心前,这时候是以佛力慈悲加佑他的心,使得他的心不乱。在这样的心境中须臾间就往生到了净土,不经过中阴。

  【归纳起来说明对阿弥陀佛虔诚信奉及渴求往生极乐世界最为主要以及具足这两种条件能往生的道理,《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说:“阿难陀,若有众生,甚至一发心随念如来,欲求往生彼刹,若有讲授甚深妙法,则甚感难得,毫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发心观想善逝阿弥陀佛,生起渴求之心,彼等于梦中能见善逝阿弥陀佛,终将往生极乐世界,于无上真实圆满菩提道中不退转。阿难陀,彼等善逝照见此相而于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普皆念诵阿弥陀佛名号且称扬赞叹。”】

  这是再引经文说明信和愿这两者是成办往生的决定因素,如果具足信愿就一定能往生。

  在《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中讲到:众生下至于发一念心念佛,心里很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假如讲甚深的法心里生起欢喜,没有懈怠的状态,没有畏惧的状态,下至于发一念心念阿弥陀佛,生渴求心,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一往生就不退无上菩提。

  这里面显示了往生的条件。一是对于甚深净土法欢喜信乐,这是有信心;二是心里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有愿心。具足了信愿,下至发一念心念阿弥陀佛都能往生!这就证明信愿是成办往生的关键。这个信愿说到基本点上,信是指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愿是指对往生极乐世界有愿望,有这两个因就直接趣向净土!由于是深信切愿,一念的念佛就跟佛心相应了。所以到了临终,只要一念念佛,就得到佛力摄受,把他的心识摄持到了极乐世界,就入了不退地。

  由于阿弥陀佛的法门,对于凡夫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十方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无边世界里的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就是因为凡夫要超出生死,这是一条简易、直接的路。

  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里说到:“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又说:“若信愿坚固,临时十念一念,亦决得生(意思就是,如果信心和求生净土的愿达到了坚固,临终一念、十念都决定得到往生。)”这也是说具足信、愿就能成办往生。

  【《无死鼓声经》中也说:“自此向西方,极乐世界刹,彼处住如来,善逝无量寿,谁诵其名号,将往生彼刹。”】

  这段经文是说:从此方娑婆世界往西边经过十万亿个刹土,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安住阿弥陀如来,谁称念他的名号,就能往生他的刹土。

  【我们必须要遵照诸如此类的佛经中三番五次明确提到的教义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换句话说,一定要认识到极乐世界功德超胜之处。】

  小结:讲了最殊胜的所求就是不住有寂的涅槃;一个少用功力就能实现这一所求的方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原因就是凡夫容易往生,往生之后就一生成佛,而且这个国土具足超胜其它刹土的无量功德。

  这样说了之后,我们就想:我要走这条路来成佛!就有这样很想生极乐世界的心。之后就开始关注成办往生的因是什么。在佛经里说到了四点:念佛、发菩提心、积集善根、为往生而发愿回向。这四点当中以念佛和为往生而发愿回向为主因。这两个的内涵就是信愿。因此就是以信愿为往生的根本因。剩下的两个广积善根和发菩提心是成办往生的助伴。接着引经文依次说明了信和愿是主因,以及具足信愿就能往生。

  现在提到了要对经中明显说到的净土教义生起信心。这又有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是对于往生的正因生信;第二是对于往生的妙果生信,对极乐世界的功德生信。以上讲的是要对往生的正因生起信解。

  

《净土教言讲记(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