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擁有這樣的功德也唯一是善逝阿彌陀佛的發願力與智慧力幻變的,所以對所依和能依生起勝解是主因。】
對極樂世界生信的內容有兩方面:第一是對于往生的正因生信,第二是對于淨土的功德生信。也就是對于因和果兩方面生信。
以上我們講的實際上是對于往生的正因生信,裏面談到了信願是主因,具足信願就必然往生的道理。這也是依據聖教顯明了往生的正因、明確了正因。我們就仰信佛語,由于信仰佛所說都是真實語的緣故,心裏就能對“如何成辦往生”這一點生起信解。
第二個重要方面就是對于極樂淨土的功德生信,這個生信的前提是你要了解極樂世界有哪一些功德超勝的地方。
在《往生論》裏面歸納成29種功德莊嚴,在依報的器世間上有17種功德莊嚴,比如地如何、水如何、蓮花如何、虛空如何、樓閣如何、寶如何、觸如何、色如何、光明如何等等,這實際上讓你了解到淨土殊勝的色聲香味觸五塵,有極爲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定要從這上面認識到這是超勝世間的人天境界無量無數萬萬億億倍的。這一點認識到了,才不會認爲極樂等于天堂。而且要知道整個的色聲香味觸五塵,全是佛的法身智慧隨著本願的內容和衆生能感的心,自然顯現的。它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妙作用,一色、一香、一花、一葉都是不可思議的,都是如來神力變化的,都是法身智慧應緣的流現。所以,講到這裏,要深入地透徹進去的話,那就是“全事即理”了。就是這所現的一切現象都是由如來的妙心所現,一一都是法身理體所現,所以是“全事即理”。也就是所謂的事理無礙法界。再深一層就是“事事無礙法界”,這已經完全超出了情量,所謂的一、多、廣、狹、延、促等等,事相和事相之間沒有障礙。這就是爲什麼說《無量壽經》是小本華嚴,具有十玄門的妙境,也是這個道理。要通過這些來認識到極樂世界是如何的具足功德莊嚴。
其次要知道正報世間,所謂的佛莊嚴、菩薩莊嚴各有八種和四種,這些方面了解清楚,就是所謂的主尊阿彌陀如來,他的色身上,下至于寶座、身形、光明相好,由因緣所成就的佛的威力,不可思議的狀況,以及極樂菩薩的四種功德,這些了解清楚才知道這是一個無比殊勝的淨土,這是會生勝解信的。對于極樂世界的認識要盡可能豐富、盡可能具體、盡可能深入,這就是生起信心的前因。這裏要抓住的就是你所要了解的第二個方面,就是極樂淨土具有哪些功德莊嚴,具體就是《往生論》所說的29種莊嚴。
其次要知道這如海的依正功德莊嚴的本源,就是阿彌陀佛的智慧、願力。所以就佛份上來說,極樂淨土功德之海的源泉就是佛的法身智慧。正是由于如此,所以裏面的每一個境界都是不可思議,都是超情離見,都是無法用分別心去猜測思量的,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這就是《往生論注》在最後要攝事歸理、攝用歸體的原因所在。事相上分門別類講了很多,但都不離心性的本體,都源于如來法身智慧。全部歸攝在一個根源上,因此說到“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略攝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個就能得到淨土甚深法義的要點,這能歸結在根本了。在這裏有所了知,才知道“淨土甚深不可思議的境界,唯佛與佛,乃能了知”,都是佛果的妙力所致!
這裏提到了智慧和本願兩條。要知道,從根本因上來說,實際上就是如來法身智慧,或者說如來藏,或者講妙明真心,或者講佛性。從這裏才知道,爲什麼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山河與大地盡露法王身”。就是這一切它不是離開心之外的現象,你不能抛棄了事相來談理性。沒有神妙不可思議的作用,怎麼說是不可思議的心性呢?怎麼能說佛果地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海呢?有神妙不可測、不可量、不可言說的身口意的妙力呢?要知道法身遍一切處,從法身中顯現的不光是色身相好,包括極樂世界一切器界的相,都是自然以這個妙力和衆生的善緣一和合就自然顯現的,不假安排,所以這神妙到了極點!這裏面沒有任何工程師,沒有任何工人,也沒有什麼生産工序,不是我們人間的這種福報業力。淨土的一個微塵就勝過了整個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世間的高級物品!這裏面的深玄之處就是由于本具的心性理體是不可思議的。
其次要說到的就是願力。我們有時候側重于談本願,這是指法藏菩薩因地發的以四十八願爲根本的無量無邊的願。這個願是一個世俗的緣起力,他就是以這個願力,這樣發願,到了果位,一旦障垢消除的時候,法身智慧無分別無造作,就自然應著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因緣就起這些作用,這是極其甚深不可思議之處。所以,在經論裏面,比如叁轉*輪的了義如來藏經、歸攝其要義的《寶性論》等,就只是用一些比喻來說明佛果事業的情形。比如說摩尼寶,它沒有心,也不必要造作,以緣起的力量,隨著人怎麼祈禱就賜予他物質。或者像谷響,隨著說什麼話就有什麼回應。或者像天鼓,就是以天人的福德力,天鼓自然發出宣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或者說日光照耀的時候,它沒有分別,沒有偏向,池水裏的蓮花就自然隨著自身的功能長成大花、小花等等。
到了佛果地的時候由于沒有任何客塵的障蔽,法身智慧是一個萬法的根源,一定是離不開這個體的。一切染淨諸法的根源,我們就用一個“體”字來表示,就是從本體、理體或法身妙智裏現出來的。沒有這個怎麼去成佛?沒有這個怎麼表現出一切的相和用呢?所以,就是這個作爲根本的因。還有它的俱有緣,就是配合的緣,配合的緣就是因地的發願。這兩者一和合就自然起作用。因此要知道,極樂世界一切的依正莊嚴是從一個根源出來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和智慧所致。這個智慧是我們一再說的法身智慧,在《往生論》裏叫“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是本具的靈知、本有的覺性,也說成是果般若,也說成是妙明真心。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它是一個覺的體性,一個明的體性,它不是石頭,它上面具有無量的德相、無邊的妙力,這就叫做具足無量無數恒河沙功德。正是因爲極樂世界四土九品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都是以這個法身的妙智爲體,隨著發願的俱有緣和衆生能感的善業,就自然變現出四土九品無量的差別境界!絲毫不假造作、不必安排。
所以在《彌陀要解》裏面,對于淨土深入地講信心,有六種信,就是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比如信事、信理這一對,很多人只有一個信事,當然也可以,這樣就比較淺。如果信理也有,這才知道淨土的圓頓之處、甚深微妙之處,也才知道一切法門都圓融在淨土當中,不會覺得有什麼禅、淨、密的矛盾,這就是隨著個人修證的情況,你還是一個凡夫的水平,或者是已經斷了煩惱的水平,或者是已經證了本性、地上菩薩的水平,或者是八地菩薩的水平,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自然入了相應的淨土。所以在同一個極樂世界裏面,衆生隨著他自己心的狀況,就現出深淺不一的境界。這個一點也不矛盾,這就是爲什麼極樂世界裏再多的人進去也不會覺得很擠塞,還是開闊廣大猶如虛空!裏面一切的一切沒有任何人工的造作,卻能自然地流現,永無窮竭地流現,應衆生的心、各各不同的流現。這一切都要知道是彌陀的本心所現,但這個心不是我們的分別心,分別心是不能爲一切萬法作“體”的。爲什麼呢?分別心剛剛起來了一念,刹那間就滅了,是虛妄的!這樣虛僞的法怎麼能給一切萬法作體呢?
在《彌陀要解》假如要信理的話,就可以說是要信華嚴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裏的後面叁個。“事法界”就是一切現象,比如山河大地、男女老少、六凡四聖,這些都是事相。“理法界”就是講本體,絕待的真心、無二的真心。“事理無礙法界”:正是無相可得的這個體,不妨顯現森羅萬象!顯現森羅萬象,不妨本體空寂!事和理之間沒有妨礙。還要知道“事事無礙法界”,就是一切事和事之間已經到了沒有任何障礙的地步。像凡夫有堅固的實執,執著一多、長短、來去、動靜、延促……,這些是相對的,彼此矛盾的,是此就不能是彼,是一就不能是多,是小就不能包大,是短時間就不能包含長時間……,但是到了一切障垢都消盡了之後,這一切矛盾都沒有了,就是因爲本來都是空性,所以就出現了事事無礙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個實際上已經超情離見,超越了凡夫妄識的境。能信得到這四法界,才能知道極樂世界是什麼情況。如果智慧不夠,就首先了解事相,先相信事相上就是有這些妙相、功德、作用,這樣就可以。
這樣,第二個大的主題——極樂淨土果上的功德要有很深很廣的了解,這個了解越深越廣,就越好。像我們學過很多年,對于極樂世界的認識逐漸地加深、逐漸地堅固,這樣子不但在事上生信,還在理上生信,那確實會堅定地求生西方!哪怕有無數個人在面前勸你說:“不要去西方了,還有更好的去處。”你心裏也不會有絲毫的動搖!
而且,對于極樂世界的甚深功德得到了深入的了解之後,就一點也不會認爲往生極樂世界是很低的、很慢的法門。就因爲看得非常清楚,這個法門的甚深之處在哪裏,它的深度在哪裏,不可思議在哪裏。而且這是自己得到了認識之後做出的理智的選擇!是有勝解做出的決定!這樣的話,接下來的發願就十分堅定,修持淨業也完全是積極的、自覺的、歡喜的、百幹不疲的!盡形壽堅持到底的!
所以說,對于淨土所依和能依的情形生起勝解是主因。所依、能依就是指的依報、正報功德的情形。比如一只螞蟻在碗裏,碗叫做器,螞蟻叫做情,這個螞蟻就依著器而安住。我們人是在地球的環境裏生存,人的依報就指的是器界地球的環境,正報就指的是人的根身。作爲果報的現象就只有這兩部分,根身是主體的果報,叫做正報;根身所依的器世界,是所依的環境方面的果報,叫做依報。任何…
《淨土教言講記(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