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功德。要二六時中恒時保持正念。我們常說的“一念不在,如同死人”。就是從反面強調不忘念的重要。一念不在,落在無明裏,就如同死人,什麼佛法的內涵也不會有,而且各種障礙、雜念、錯亂的事都會發生。
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
如果有不忘念,那貪嗔等煩惱就無法進入你的心。這是指以堅強的念力,完全管住了自己的心。念念覺知,就使得各種煩惱賊無法得逞。就像太陽當空,魑魅魍魉都不會出現。反過來,如果正念的力量弱或者完全失去正念,那種種煩惱魔就會趁虛而入,各種煩惱、造業會愈演愈烈,這樣就會失壞功德。
所以正念和邪念彼此相克,正念強,妄想就做不了主,各種不正行爲就得不到支持,這樣就以正念製止了一切邪念侵入。就像看門的人非常厲害——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賊就找不到機會進來。這樣的話,貪、嗔、嫉妒、傲慢、散亂、懈怠等都起不來。所以“堅持正念”至關重要!就像兩軍交戰,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警覺,一喪失警覺就會慘遭失敗。
修道是正邪交戰,凡夫心裏有各種習氣、煩惱,它會不時地生起,如果正念很強,邪的力量就無法發展壯大;如果沒有以正念守護,最開始就是一念忘失,在隨著不好的習氣走,一點點地發展、積聚,就會起很多煩惱、造很多業,然後已有的功德都會失壞。人就是這樣墮落的!
忘失正念的人,有時一個念頭就溜到輪回裏去了!堅持正念的人,幾十年如一日,不會有大的變動;沒有正念的人,今天還在這裏聽法、思維法、修法,還能翻兩下法本,一到紅塵裏去了,叁、五年回不來,甚至一生回不來!這就是忘失正念跑到世俗裏去了!本來發心是要求道,怎麼又回到世間法裏轉呢?一轉就不出來,最後連珍惜人生的心都沒有了,整天在五欲裏打轉。
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爲所害,譬如著铠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堅強的念力是修行人的铠甲!入到五欲裏好比戰士在敵人的包圍裏,處處可能遭到箭射刀砍,就是一入到世間五欲裏,時時都可能被貪箭所傷、嗔箭所傷、放逸的箭所傷等等。在這時,什麼能保護自己不被五欲賊所傷?就是不忘念!因爲心不忘失正念,一直緣在道上,就一切無法侵入。人的心只是一個念頭,正念一旦堅固了,其它念頭奪不走它的,像這樣,淫色、美聲、邪法就侵入不了內心。以這個道理把正念比喻成護住自心的铠甲。
六禅定功德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
如果以善巧方便攝持住了心,專注一緣,心就安住在定中不再緣其它。由于心安住在定境當中,不耽著外物,就能照了世間生滅法相。這是指心不著外物,才了了分明,如果著在外物上,就迷惑了。所以形容:“如升太虛,徹見萬相”,太虛無一相可得,心不著任何相,就如明鏡一樣照見世間生滅法相,這就是由定發慧的意思。
所以要精勤修習諸定。真正得了定,心就不散亂,在任何境界裏不會心猿意馬,而是常攝在定,這是叁昧的成就。
“精勤”就是要對治叁種懈怠:
一、對治不安穩懈怠:就是精勤修習節量食臥(要勤修的地方是控製飲食、睡眠,不使它過量),而且要調呼吸,這樣就能對治不安穩懈怠。
二、對治無味懈怠:就是精勤觀察禅定的利益。包括認識獲得禅定能開發神通、智慧,能窮盡苦的根源,能成就大稀有事。這一切都要由定力來成就,沒有定力就一事無成。
這裏要想一想:如果我連心都收攝不住,能有什麼力量?怎麼可能開發神通、智慧?又怎麼能恒時觀照,遠離顛倒夢想,而斷盡苦源。心散亂在虛妄的五欲裏,能徹見、徹視、徹知嗎?如果能把心收攝起來,安住一緣,成就了叁昧,那以此爲根本,就能發起神通、智慧,就有力量斷除苦根和成就各種大稀有事。這樣認識禅定有殊勝功德,就會發起修定的意樂。“無味懈怠”是指對修定沒有意樂,認爲修定沒多大滋味。這樣就要通過了解禅定功德來對治。
叁、對治不恐怖懈怠:就是要觀察自己的處境很危險,自己還沒有脫離生老病死苦和惡趣苦。人是因爲不知道恐怖生死,才不精進修行。如果知道自己陷在輪回苦海裏,只有修行才能解脫,那就會拼命努力!總的要認識到不管是生老病死,還是叁惡趣苦自己都還沒有遠離,自己沒有任何解脫的把握,要這樣來對治不恐怖懈怠。
修了這叁種對治,心就不會散亂在世間法上;沒有修對治,那時時有可能懈怠。比如有時想:已經修了好幾個月也沒什麼大的滋味,不如享受一下世間的五欲更有意思!或者想:以後再修禅定,現在還要多享受幾年!要麼就是肚子吃得脹脹的,心睡得昏昏的,呼吸粗粗的,身心處在懈怠的狀況裏。這樣當然修不成禅定!只有對治掉上面叁種懈怠,才會精勤地修定。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爲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爲定。
這是講修定的目的。比如農家很愛惜水,會善巧地修治堤塘,把水蓄積住,不讓漏失。因爲水能滋潤莊稼,沒有水,就長不好莊稼,所以他很愛惜水。同樣,行者愛惜智慧水,因爲有智慧水能滋潤法身慧命,智慧水漏掉了,就成了無明當家做主。
那麼,怎樣才能把智慧保持住呢?外圍的保護措施是修定。心常攝在定,時時不失覺照,就保護好智慧了。所以定如將、慧如相——定像將軍,有堅定不移的力量,有控製的力量,這就使得智慧能不受幹擾,常常不失覺照。
所以爲了保護好智慧,就要好好修定。有了定力的防護,智慧就不會漏失。
《佛遺教經講記(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