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功德。要二六时中恒时保持正念。我们常说的“一念不在,如同死人”。就是从反面强调不忘念的重要。一念不在,落在无明里,就如同死人,什么佛法的内涵也不会有,而且各种障碍、杂念、错乱的事都会发生。
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
如果有不忘念,那贪嗔等烦恼就无法进入你的心。这是指以坚强的念力,完全管住了自己的心。念念觉知,就使得各种烦恼贼无法得逞。就像太阳当空,魑魅魍魉都不会出现。反过来,如果正念的力量弱或者完全失去正念,那种种烦恼魔就会趁虚而入,各种烦恼、造业会愈演愈烈,这样就会失坏功德。
所以正念和邪念彼此相克,正念强,妄想就做不了主,各种不正行为就得不到支持,这样就以正念制止了一切邪念侵入。就像看门的人非常厉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贼就找不到机会进来。这样的话,贪、嗔、嫉妒、傲慢、散乱、懈怠等都起不来。所以“坚持正念”至关重要!就像两军交战,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警觉,一丧失警觉就会惨遭失败。
修道是正邪交战,凡夫心里有各种习气、烦恼,它会不时地生起,如果正念很强,邪的力量就无法发展壮大;如果没有以正念守护,最开始就是一念忘失,在随着不好的习气走,一点点地发展、积聚,就会起很多烦恼、造很多业,然后已有的功德都会失坏。人就是这样堕落的!
忘失正念的人,有时一个念头就溜到轮回里去了!坚持正念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不会有大的变动;没有正念的人,今天还在这里听法、思维法、修法,还能翻两下法本,一到红尘里去了,三、五年回不来,甚至一生回不来!这就是忘失正念跑到世俗里去了!本来发心是要求道,怎么又回到世间法里转呢?一转就不出来,最后连珍惜人生的心都没有了,整天在五欲里打转。
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坚强的念力是修行人的铠甲!入到五欲里好比战士在敌人的包围里,处处可能遭到箭射刀砍,就是一入到世间五欲里,时时都可能被贪箭所伤、嗔箭所伤、放逸的箭所伤等等。在这时,什么能保护自己不被五欲贼所伤?就是不忘念!因为心不忘失正念,一直缘在道上,就一切无法侵入。人的心只是一个念头,正念一旦坚固了,其它念头夺不走它的,像这样,淫色、美声、邪法就侵入不了内心。以这个道理把正念比喻成护住自心的铠甲。
六禅定功德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
如果以善巧方便摄持住了心,专注一缘,心就安住在定中不再缘其它。由于心安住在定境当中,不耽著外物,就能照了世间生灭法相。这是指心不著外物,才了了分明,如果著在外物上,就迷惑了。所以形容:“如升太虚,彻见万相”,太虚无一相可得,心不著任何相,就如明镜一样照见世间生灭法相,这就是由定发慧的意思。
所以要精勤修习诸定。真正得了定,心就不散乱,在任何境界里不会心猿意马,而是常摄在定,这是三昧的成就。
“精勤”就是要对治三种懈怠:
一、对治不安稳懈怠:就是精勤修习节量食卧(要勤修的地方是控制饮食、睡眠,不使它过量),而且要调呼吸,这样就能对治不安稳懈怠。
二、对治无味懈怠:就是精勤观察禅定的利益。包括认识获得禅定能开发神通、智慧,能穷尽苦的根源,能成就大稀有事。这一切都要由定力来成就,没有定力就一事无成。
这里要想一想:如果我连心都收摄不住,能有什么力量?怎么可能开发神通、智慧?又怎么能恒时观照,远离颠倒梦想,而断尽苦源。心散乱在虚妄的五欲里,能彻见、彻视、彻知吗?如果能把心收摄起来,安住一缘,成就了三昧,那以此为根本,就能发起神通、智慧,就有力量断除苦根和成就各种大稀有事。这样认识禅定有殊胜功德,就会发起修定的意乐。“无味懈怠”是指对修定没有意乐,认为修定没多大滋味。这样就要通过了解禅定功德来对治。
三、对治不恐怖懈怠:就是要观察自己的处境很危险,自己还没有脱离生老病死苦和恶趣苦。人是因为不知道恐怖生死,才不精进修行。如果知道自己陷在轮回苦海里,只有修行才能解脱,那就会拼命努力!总的要认识到不管是生老病死,还是三恶趣苦自己都还没有远离,自己没有任何解脱的把握,要这样来对治不恐怖懈怠。
修了这三种对治,心就不会散乱在世间法上;没有修对治,那时时有可能懈怠。比如有时想:已经修了好几个月也没什么大的滋味,不如享受一下世间的五欲更有意思!或者想:以后再修禅定,现在还要多享受几年!要么就是肚子吃得胀胀的,心睡得昏昏的,呼吸粗粗的,身心处在懈怠的状况里。这样当然修不成禅定!只有对治掉上面三种懈怠,才会精勤地修定。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这是讲修定的目的。比如农家很爱惜水,会善巧地修治堤塘,把水蓄积住,不让漏失。因为水能滋润庄稼,没有水,就长不好庄稼,所以他很爱惜水。同样,行者爱惜智慧水,因为有智慧水能滋润法身慧命,智慧水漏掉了,就成了无明当家做主。
那么,怎样才能把智慧保持住呢?外围的保护措施是修定。心常摄在定,时时不失觉照,就保护好智慧了。所以定如将、慧如相——定像将军,有坚定不移的力量,有控制的力量,这就使得智慧能不受干扰,常常不失觉照。
所以为了保护好智慧,就要好好修定。有了定力的防护,智慧就不会漏失。
《佛遗教经讲记(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