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十、明離邪見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爲十?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我們學佛是要換自己的心,要把以前顛倒、不善的心換成純正、賢善的心。這又從哪裏開始呢?就是從遠離邪見開始!
在這裏大家要知道所謂的邪見即顛倒見,廣義來說,對于不正確的道理作決定解,全部都是邪見。以世間粗大的邪見來說:人們依止邪師、邪論,被邪見所蒙蔽,有些認爲殺戮野蠻人、年邁的父母、重病者能夠增長福德;有些認爲蛇、鼠等動物危害人類,因此獵殺它們具有功德;有些認爲我們是梵天的後裔,世間萬物是由梵天所造,因此可隨意享用他人的物資,不會有罪過;有些認爲以恒河水沐浴可以淨除業障;有些認爲對女性行淫無罪過,甚至認爲可以和母親姐妹行淫;有些認爲豬、羊、魚等是天人賜予我們的食物,可以盡情享受。諸如此類,都是粗大的邪見。那麼,本經講的十善業道中的遠離邪見是哪種範圍內的邪見呢?
主要是指所謂的斷見:邪見之事,是真實有的意義。譬如:叁寶、十方淨土、諸佛菩薩、阿羅漢、六道輪回、叁世業果等,是實有之義。十不善業中的邪見,決定是專指斷見,因爲是對有的善和不善業觀爲無的緣故。如《俱舍論》中說:“視善不善不存在,即是所謂之邪見。”
邪見的意樂分叁:想,是對所誹謗的意義執爲真實。煩惱,是貪嗔癡叁毒任何一種。等起,即樂意誹謗的心。
邪見的功用加行,是對所思所想策發誹謗加行。其中又有四種,即: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事。
誹謗因,就是認爲不存在善行、惡行等,對于因上真實有善惡業誹謗爲無有。譬如,心裏想:根本沒有布施這種善行,不可能有菩薩行,婚外戀並非惡行等等。
誹謗果,就是認爲不存在善行或惡行的異熟果,對善惡業實有苦樂果報誹謗爲無有。譬如,心想:殺雞宰鴨不會墮惡趣,念佛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等。
誹謗作用有叁種情況:誹謗殖種、持種作用。所謂殖種、持種作用:“殖種”是父的作用,“持種”是母的作用。即認爲無父無母;誹謗往來作用,即認爲沒有前生後世,有情並非從前世轉到今生,也沒有從今生去往後世;誹謗受生作用,即認爲不存在中有衆生等。
誹謗真實存在的事,即認爲不存在阿羅漢、叁寶、淨土等。
邪見究竟,是指決定誹謗。
“誹謗決定”,即對實有義誹謗爲非有,起了決定的執著。譬如:古印度順世外道的足目仙人爲了安立無後世,而寫了有關否認後世的十萬偈頌,即是邪見究竟。
講到這裏有人懷疑:一切顛倒見都稱爲邪見,爲什麼世尊在業道之中,只說到以上這些名爲邪見呢?
雖然邪見還有其它種類,而此處只說這四種誹謗因、誹謗果、誹謗作用、誹謗有事名爲邪見,原因是:這四種邪見在一切邪見之中最爲嚴重。爲什麼是最嚴重呢?因爲依止它能斷一切善根,如《俱舍論》中說:“唯以邪見斷善根。”而且,這種邪見最隨順惡業,懷有此見就會對諸惡隨意放縱而行。因此,是一切邪見中最嚴重者。
另外,“非因計因”意思是本非萬物的因,但由熏習外道邪見而把它認定爲萬物的因。外道當中,除順世派承許萬物無因生之外,都持萬物有因的見。這又分成兩種,一種承許有心的自在天等是萬物之因,另一種承許無心的色法極微等是萬物之因。這裏主要說就遠離這樣的邪見。
比如破掉了無因生和邪因生的邪見,生起因果正見之後,就會得到斷惡行善的意樂,會對行善充滿歡喜,這就是善的意樂;再破除世間有安樂的邪見,真正見到輪回中的任何法都是苦的自性之後,就會生起更廣大的求解脫的意樂,這以後會放下對世間法的追求,一心一意地修解脫道;又能見到無量衆生都沈溺在生死海裏無止境地受苦時,就會發起誓願救度衆生的悲心,這就是大乘普度衆生的意樂;進一步能見到諸法空性和緣起的作用不虛,就會發起離一切相、行一切善的意樂,像這樣,就是由遠離邪見而得到真正的善意樂。內心有了善意樂,也就會感召來同見同行的善友。
我們內心的邪見沒有淨除之前,一定免不了被邪師、邪友、邪法所吸引,而和他們同流合汙。比如雖然表面上在學佛,其實心裏還執著世間有安樂,非常羨慕希求世間的五欲享樂,就會招來層出不窮的惡友圍繞在你的身邊。比如,圍繞你的是歌舞娛樂、影視明星、各種大片、足球賽,各種世間的學說、思想等等。所以自己內心持什麼樣的見,就會招來什麼樣的朋友。
相反,內心生起了真正的善意樂,就一定會得到真正的善友,這就看自己遠離邪見做得有多深、有多徹底了!比如只要對“有漏皆苦”生起了堅固的正見,心裏的想法、做法就會完全發生轉變。這以後,一刹那也不會羨慕、追求世間的圓滿,一心一意就只求解脫生死輪回,因此爭分奪秒地修解脫的法門,一切所作所爲都以求解脫爲中心而展開。這樣所感召來的也一定是意氣相投、志同道合的道友,再不可能跟世間的享樂派結爲朋友了。再往上,還有輾轉不斷地提升。像這樣就是由修遠離邪見所得到的功德。
【二、深信因果,甯殒身命,終不作惡;】
遠離了無因生、邪因生的邪見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會對因果定律發生深刻的信念,會自然從心裏發出堅定的誓願:甯可舍棄身命,也決不造惡。
遠離了斷、常邪見,深深地信解“如是因感如是果”,這時因果正見已經堅固到無可動搖的地步,因此就能攝持住自己的心,做到甯可舍棄生命也決不造惡。這時就會有清淨的戒行!
我們的心越是被邪見蒙蔽得深,就越發不出斷惡行善的誓願。相反,堅持不懈地對治心中的邪見,盡一切力量聽聞、思維、抉擇來消減內心的邪見,經過反複地努力,正見就會逐漸地生起,信心也會越來越深。而信心越能深化,斷惡行善的欲樂就會越強,到欲樂加深到誰也無法奪走的地步,就會出現甯舍生命也不造惡的節操。從這裏大家就可以體會到,只有生出了堅固的因果正見,才可能做到持戒清淨。
下面講一則“沙彌守戒”的因緣:
佛世時,安陀國有位居士,每天供養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彌的飲食。
有一天,居士全家出門了,只留下16歲的美貌女兒在家。到了吃飯的時候,比丘見居士沒有來,就叫沙彌自己去取飯。
少女聽到有人敲門,知道是沙彌,歡喜地請他進來,獻出各種妖淫的姿態。她對沙彌說:“我家的財寶多得不可計數,如果你能順從我的意願,我可以做你的妻子。”沙彌自想:“我有什麼罪今天遭到這樣的惡緣。我甯可舍棄生命,也終不破戒。如果我這樣逃走,她一定會出門牽拉住我,讓路人見到有辱佛教。”于是就想了一個辦法,告訴少女說:“你出去關上門,我進屋稍微休息一下,一定滿你的願。”
少女出去關好了門。沙彌進屋後,見到一把剃刀。心裏歡喜,就脫下衣服,朝著拘屍那城佛涅槃的地方跪下來合掌,流著眼淚發願說:“我今天甯可舍棄生命,也不破佛菩薩戒、和尚戒,讓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究竟成佛。”然後自刎而死,流血滂沱。(《賢愚經》)
像沙彌爲什麼能這樣舍命護戒呢?就是他堅信舍命只是舍掉一世性命,而破戒要千百世墮入惡趣中,所以甯可舍命也不破戒。
【叁、唯歸依佛,非余天等;】
佛法哪怕最低一層,只要從內心生起了正見,就會誠心誠意地以佛陀爲導師,決定不以天魔外道、世間學者等爲導師。因爲自己已經確立了佛法正見,已經見到唯有佛說的法是真理,其它外道、世間等的學說都沒有開示成辦安樂的正道。這樣見到內外教的導師有天壤之別後,就唯一皈依佛,不再皈依其他天魔外道、世間學者。
【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
所謂的直心就是正直的心,不落在偏見、邪見當中的心。什麼是正直呢?就是心裏直接跟法相應、跟真理相應,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無知的狀態、猶豫不定的狀態、顛倒認識的狀態,像這樣就是把自己的心調整到正直了。所謂的吉凶疑網,就是我們一開始會對貫穿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因果法則生起各種各樣的疑惑,就好像被一張錯綜交織的網纏住了,這樣在內心被疑網纏縛時,就發不起斷定的認識,也發不出堅定斷惡行善的心力。但是在遠離邪見之後,這張疑網就整個解除了,就能發起斷定的認識和堅定斷惡行善的心力,這就是永離疑網的作用。“吉”,就是吉祥、吉利,代表行善所得的善報;“凶”,就是凶險、災禍,代表造惡所得的惡報。如果我們能通過辛勤的抉擇來遣除無因生和邪因生的邪見,能真正地認識到“萬法都是由能生它的因緣絲毫不紊亂地生起”這一條因果律,那就會對“行善得吉祥、造惡得凶禍”一刹那也不生起懷疑。
真正信解了因果律之後,就會由觀念的轉變發生信念的轉變,以後不論遇到什麼事、處理什麼事,都對行善得樂、造惡得苦這條法則絲毫不生懷疑。這樣就以正見的力量控製住了自己的身口意,不論心裏想什麼、口裏說什麼、身體做什麼,都遵循安樂的正道來做。如果是惡業,即使舍棄生命也絕對不去做;如果是善業,就一定盡心盡力地完成。即使沒有任何人給予自己報酬和獎勵,甚至成千上萬的人都在指責自己、打擊自己,心裏也不會動搖。
【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
龍樹菩薩說:“有見生善趣,無見隨惡趣。”意思是:如果心裏已經生起了因果正見,而且讓這個正見達到堅固,那就會堅定地守持十善業道,也就是恒時都遠離十惡業,盡力地行持十善業,這樣自己的心就恒時安住在善道中,日夜不斷地積累善趣的因、遠離惡道的因,因此就恒時生在人天,不再墮惡道了。
【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
遠離邪見之後就能積聚無量的福德和智慧,能使福德和智慧輾轉地增長,一天比一天好。
能生起堅固的正見,就能引導著心堅定不移地修持正道。由于所認定的道是安樂之道,按照這樣行持,就會輾轉不斷地增長福德和智慧。所做的任何一點都…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