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六)

  丁七、明離绮語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绮語,即得成就叁種決定。】

  绮語就是指一切不具實義的語言。它的作用是對人毫無利益。绮語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鬥爭、爭論的語言;以愛樂心受持讀誦外道典籍;身心被苦逼迫發出傷歎、哀愁;戲笑、遊玩、娛樂、享樂等時發出的無意義語言;在衆人當中,談論某國的首腦如何、內閣如何、國家如何或者戰爭、欺詐等等的話題;還有說醉話、顛狂話、爲求得名聞利養說的邪命語等等。

  上面說到“讀誦外道典籍”,不能一提到外道,就只想到各種各樣的印度外道。其實除了佛教,世間各種各樣的學說、思想都是外道,而且是非常低級的外道,因爲著書立說的學者們不信有前生後世、善惡因果,都是持“人死如燈滅”的斷滅論。像這樣,我們對講一些毫無意義話題的世間書籍、影視、新聞、網絡論壇等,以非常喜愛的心讀誦、談論、爲人講述,這就是造绮語惡業。這是很多人埋頭造惡卻絲毫不覺察的地方。

  如果能認識到說绮語是造惡業,有很惡劣的果報,從今往後堅決地遠離绮語,唯一說有意義的語言,那就會成就以下叁種決定。

  【何等爲叁?一、定爲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叁、定于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爲叁。】

  是哪叁種決定呢?第一、只說有意義的語言,就一定爲智者所喜愛。

  現在的信息時代,確實是绮語滿天飛!人們平常談論的是如何享樂、如何競爭、如何增長貪欲、如何邪淫、欺騙、如何玩物喪志,都是無實義的泡沫語言。這樣的語言正在成倍地增長,人們在裏面埋頭造惡,渾然不覺。比如一上網就是幾小時的聊天,講的都是世間話,這就是放縱口業,讓绮語的惡業翻倍增長。

  這樣談論的無非是世間享受、玩樂、體育、影視等無意義的事,就只是與愚者爲友,不會得到智者的喜愛,因爲談的都是世間話題,只會加深人的迷亂,造成無窮的生死。

  宋朝的黃庭堅居士以前喜歡作豔體詩。法秀禅師呵斥他說:“你以绮語動天下人的淫心,不怕入地獄嗎?”黃庭堅心裏驚懼、忏悔,從此立志勤學佛法。

  與此相似,從口裏唱出流行歌曲,滿口情情愛愛,也就是在放肆地造绮語的口惡。談論男女的情愛之事,或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裏的情節,也都是造绮語惡業。想一想,說這些無意義的绮語,善知識、善友會歡喜嗎?它的後果是不是在輪回裏陷得更深?

  大家要知道,“想”屬于陰,想多了面色就不光華。口裏唱著情情愛愛、纏纏綿綿時,心就墮在邪思妄想裏。唱多了就一臉陰氣,一個個都“酷”死了。現在是情歌流行的年代,多少人家的好兒女都把身心給唱壞了。想一想不斷地聲嘶力竭地唱,在心裏生起了多少邪思妄想,識田裏種下了多深的惡業種子。一切都是由心造出來的,這樣造出來的人披頭散發、搖頭晃腦、目光斜視、滿臉冷酷,一身的邪氣,純樸、善良早被惡業吞噬光了。

  目前對我們來說,網絡、電視是最大的製造绮語的助緣,只要心連在上面跟它同步,就會從口裏源源不斷地造出口惡,內心會嚴重地受到染汙,這也是今天人類內心急劇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一位宋朝的光孝安禅師,有一次他在定中見兩個僧人靠著欄杆說話。最初有天神在旁邊護衛、傾聽。過了很久,天神離開了。不久來了惡鬼在唾罵他們,又掃除他倆的腳印。禅師出定後詢問他們,得知兩人最初在討論佛法,之後又談論家常,後來說起了財物供養。禅師知道實情之後,一生再沒說過世俗的話。

  又有一位宏智禅師,有一次和一個僧人征诘公案時,不自覺地大笑起來。他的師父丹霞諄禅師責備他說:“笑這一聲失去了多少好事,你不知道“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嗎?”宏智恭敬地下拜,信受師父的教言。從此即使身處暗室也不敢輕忽放逸。

  大家要這樣反省:我說绮語對我成就佛法有什麼作用?是幫助我成就?還是障礙我成就?稍作反思就知道,開口說绮語時,心會失去覺照,落在無明中。這樣不斷地增加障垢,不用說開悟成就,連身心起碼的清淨狀態也會失去。所以開悟成就的基礎就是嚴格地持戒。

  接下來講:修遠離绮語的善道能得到第二種“決定”。就是當別人有疑惑詢問時,能以智慧非常如實地回答。“如實”,就是按事實來回答,只說事實本身,不夾雜其他無關、無用的話。

  說多了绮語的人往往問東答西,做不到如實地回答,就因爲內心有業障,障礙了心性妙力的發揮,也就做不到如實地應答。反過來說,只要你認真地修好遠離绮語,常常只說有意義的話,就常常和智慧相應,串習到純熟時,就能任運地起用,在解答疑問時,都能以智慧如實地回答。這樣就是把第二個“決定”修到了。

  所謂修就是日常按善法的要求做串習。修的內容是:遠離绮語,每次都只說有意義的話。修的成果是能開發本有的語言妙力。所以修十善不是束縛人性,使人不自由,反而是消除惡業的障蔽,讓人充分地顯發能力,這會讓人得到真正的自在。

  說绮語就是毀壞自己,在給自己不斷地添業障。每一次說绮語,就是往自己的心田裏種下語言障礙的種子,這樣的種子種多了、種深了,就會出現嚴重的語障。比如:語無倫次、啰嗦含混、語言沒有內涵、沒有力量、不能精細表達、不能一語擊中要點等,都是造口業的後果。

  就像一片土地裏種滿了雜草種子,因緣聚會時,就從地裏長出密密麻麻的雜草。放縱口業大說绮語,也是在識田裏不斷種下不好的種子,每個種子都有感果的功能,因緣成熟時,就以種子的力量,只能毫無自在地說出一大堆的雜亂語言。

  比如小孩剛學說話時,教他不斷地亂說,養成習慣,就只會說粗俗下劣的語言,這樣就是造成語言的殘廢。又比如:有人從小學別人說結巴,說久了自己也成了結巴;有人愛說下流話,說慣了張口就來。在在都證明語業的作用不虛,怎麼說話就怎麼感果,所以一定要護好口業。

  始終要記得本經最要緊的一句話:“謂于晝夜,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句話要用在自己修身、口、意的任何方面。結合在口業上,就應當晝夜觀察口業,不使口業有絲毫染汙。能夠這樣認認真真的修好口業,就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不論是對自己現前的修行、生活、事業、還是對利益衆生,都會出現很好的緣起。修行就是在這裏修!每一句佛法都應當歸在自己身上把它修出來,這樣就會越修越好,現前就得到增上生,這叫“日新又新”,叫“變化氣質”,叫“改變命運”。

  像這樣修,修一天就有一天的效驗,修一月就有一月的進步,不是要等到幾十年之後才見效。改得快當天就見效,比如聽了這部經就開始改正自己,身、口、意的狀況很快就會改觀。相反,只喜歡唱高調空談,從不在自己身上反省、改正,那充其量只是談論佛法、而不是修行佛法,這樣談得再高也和自身離苦得樂無關,學得再多也不可能成就。這不是佛法的過失,是你自己的過失。

  第叁、決定在人天當中有最殊勝的威德,毫無虛妄。(就是語言句句都有很深的意義、有很大的力量,成就了言教威重的功德。)

  一個人不斷地說绮語,就像廢品公司不斷生産廢品一樣。說多了就使語言失去威德。裏面有太多的绮語雜質,語言就沒有價值。所以有口供我們說話,就要說有意義的話。胡說亂道養成了習慣,就會出現很多語言障礙。語言沒有斷定的力量,講半天表達不清。很多人說一大堆話,語無倫次,東拉西扯,聽完後不知道在講些什麼,多半是串習绮語出現的語障。

  總之,放縱绮語就會失去表達能力、失去威德,而遠離绮語就會再現語言的威德。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能做到回向無上菩提”,是指我們立志要最徹底地去除語言的惡習,來顯發佛性中本具的語業功德,在立下這樣的志願之後,就能做到把修離绮語的功德,不斷地回向無上菩提。以這樣的回向爲因,每一份功德就成了成佛的資糧,將來成佛時就會如願以償,得到凡是授記都不唐捐的功德。(就是不論授記衆生未來的成就、世界的狀況等等,都毫無虛言,決定會應驗。)

  丁八、明離貪欲功德

  【複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

  大家都想人生得到自在。怎麼得自在呢?就是把心裏的貪欲從十減到五、從五減到零,之後就逍遙快樂、無不自在。我們對什麼有貪欲,一定成爲這種欲望的奴隸,身口意會像奴隸一樣隨貪欲走,毫無自在。

  比如對名、利、財、色有貪欲,由貪欲的驅使就使得人費盡心思,用各種手段去求取。求不到時心裏悶悶不樂,求到了又生怕被別人奪走,失去了更是失落憂愁,這樣心裏一直都落在患得患失當中,就是心被貪欲套牢了。心上有一種貪欲,就已經被一條繩索綁住,綁了五條、十條,就成了毫無自在的奴隸。所以我們只有省心才能得自在,遠離貪欲就省心了,就把心上一條條繩子解開了。脫離了貪欲捆縛,身心就會頓時恢複自在。從此以後,生活會變得非常輕松,不再沈重!

  【何等爲五?一、叁業自在,諸根具足故;】

  遠離貪欲得到的五種自在指哪些呢?一、是得到身口意叁業自在。就是遠離貪欲之後,不論身體做什麼、口裏說什麼、心裏作意什麼,都是安閑自在的。

  “諸根具足”從因上說就是六根清淨,從果上說就是六根健全、具足活力。

  這裏講個故事:佛在世時,有個婆羅門的女兒豔麗無雙。婆羅門懸賞:如果有人能指出他女兒的醜陋,就賞給他金子。結果90天沒有人應試。他就帶女兒到佛這裏,佛呵斥說:“你女兒沒有一點好的!”阿難說:“女孩長得很好,佛怎麼說她不好?”佛說:“眼睛不看美色才是好眼。耳、鼻、舌也是如此。身體不貪著細滑才是好身。手不盜別人財物才是好手。現在這女孩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著細滑、手喜歡盜人財物,所以沒有一樣好。”

  這…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