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和諧社會 女德爲要(陳松鶴)▪P5

  ..續本文上一頁兩個人的事情,對下一代的影響也很大,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孩子將來還能夠經營很好的家庭嗎,他已經沒有愛護別人的一顆心了,他已經對結婚、對夫妻之間的關系喪失信心了。所以,我們就知道家庭經營不好,這個疾病就會完全出來。

  陳松鶴:後來我就把我們劉善人講的光盤讓她拿回家了,她給他媽看,她自己也學習,她父親都說我女兒怎麼變了,我女兒這次回家沒有給我頂嘴了。最後她說,她沒有治病,她乳腺的結節已經下去一大半,對我非常感謝。我說這得感謝老祖宗。所以,今天我們就說這個德行、這個孝道,我們家庭幸福不幸福或者有沒有疾病,都是握在我們手裏面。

  黃芳:剛才陳博士在講課中給我們重新诠釋了叁從四德的概念。當我們聽到這個名稱的時候,可能會反感,說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還講叁從四德?其實剛才陳博士的課程當中告訴我們什麼是從呢?就是成就,成就我們的先生,他的德行及他的事業,去幫助他,所以在我們的經典當中,男女有別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最後讓我們以掌聲恭請陳博士爲我們講課,掌聲歡迎!

  陳松鶴:非常感謝大家!主持人說了叁從四德,我沒敢提叁從四德,既然提出來,我就向大家彙報一下我自己對叁從四德的感受。大家知道,“叁從”是小的時候是從父,中年從夫,晚年從子。我們從什麼角度來體會它呢?就是小的時候從父,作爲一個孩子你一定要聽父母的教誨,這個父親代表著父母,其實這就是孝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我們可以去反省,小的時候很多事情沒有聽爸爸媽媽的話,出門就做錯事情了。小的時候從父,就是一個孩子應該有孝道。

  陳松鶴:中年從夫,就是說真正的助夫成德。女子是助夫成德,男子要真正有賢德領著女子去成就德行。

  陳松鶴:我們今天是講女德。我們助夫成德,使丈夫的德行提升,提升之後還能反過來幫助我們。比如我們很多在座的女士經常說,我丈夫說我這個缺點、那個缺點,說的她心裏很不高興,其實那是丈夫在提醒你,你如果這個缺點改掉以後,那麼你的修行、你的修養就會提升,家庭會更幸福,自己孩子會更受益。所以在聽到別人對自己的勸谏的時候,我們說“過能改,歸于無”,我們不能去掩飾我們自己的缺點。別人說我們的缺點,“有則改,無加進”,沒有的時候我們去改進,有的時候我們一定去改,所以無論誰講到我們的缺點,都是爲我們好,要感受到他那顆愛我們的心,如果不是爲我們好,也不會說那些缺點。

  陳松鶴:晚年從子,其實就是說晚年你要給孩子一個孝養你的機會。這個就是說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孝敬自己的機會。

  陳松鶴: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腳,你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就讓孩子給你洗腳。孩子說要做點家務,你說“太好了,你就去做家務吧。”你不要覺得他耽誤時間沒有學習了,那你其實只是要他學知識,沒有培養他孝敬父母的德行,他有任何的孝心都要成就他。所以父母老年的時候也要有智慧,就是要統領一個家族,然後來成就兒孫的孝道。所以“家有一老就是一寶”,這個寶貝就是說只要有這個老人在,我們兒孫就有積福的對象。他如果不在了、去世了,我們想孝敬也沒有時間了。

  陳松鶴:所以傳統文化所有的人都知道兩件事情不能等:一件事情是孝心;另一件事情是行善。孝心是絕對不能等的,我的爺爺也是86歲,我的父親說好了去孝敬他,不讓他在各個兄弟姐妹中輪轉著去養,他覺得在我們家住著舒服就一直在我們家住,因爲他是給我們兒孫一個行孝的機會,多好的一個機會,怎麼能夠推出去呢?所以這個就是“叁從”。

  陳松鶴:“四德”,我們現在一直講婦德,後面會講到婦言。婦工就是家務活,你的水平怎麼樣,我們確實都是在講叁從四德,我沒有給大家說,因爲這些東西都是名字而已,不講要去做到,講也應該去做到,總之這就是生活,誰不做到了,誰就不會生活而已。

  陳松鶴: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成就丈夫的德行,就是孝、忠、廉。《八德故事》這本書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希望每一個家長每天都給孩子讀,不管你是父親還是母親。如果母親沒有時間就把這個任務交給父親。給你的孩子每天講一個“八德”故事,這是自古以來禮義廉恥,所有古聖先賢的事情,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這在傳統的書上應該都能夠找到,給孩子們去講,講完以後去分析。

  陳松鶴:這裏面記載了很多故事,故事中很多女的不管是母親還是妻子都是舍身去成就丈夫的忠心,爲國進忠,自己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就丈夫對國家的忠心,在曆史故事上非常多,這就是我們的祖宗、祖先。所以希望我們這一點能夠給孩子去講,樹立他們做人的人格。

  陳松鶴:“廉”也是這樣,一個廉潔的母親肯定養一個廉潔的兒子。從小讓她兒子偷針偷線的,將來她的兒子一定成大盜,所以一個貪官的背後一定有一個貪官的女的,一個廉潔的官員背後一定有一個廉潔的妻子。所以決定著丈夫的事業乃至于國家的興衰,是不是女子操得一大半?那麼除了來助夫成德以外,底下就是塑造子女的性格,培養國家的棟梁。今天我們有一個理念要轉變過來,就是兒女是不是我們的。兒女是我們的嗎?兒女是社會國家的,從法律上說父母是兒女的監護人,監護到18歲就成人,他是國家、是社會的,他有自己的權利。

  陳松鶴: 所以說教導孩子不是說你想教導他,你想把他養成什麼樣、什麼樣。父母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孩子學的不好了自己臉上過不去。我們要知道自己養孩子爲什麼?你是培養國家的棟梁,不是爲了滿足自己或者別人誇獎。所以父母在照顧兒女的時候,就要時時刻刻想著“我要培養他什麼樣的能力和德行?讓他將來能夠服務于社會,而不是說“我很愛你,我很寵愛你,心疼你,怕凍著,怕餓著,什麼活也不讓幹”最後培養成一個“啃老族”,長大以後什麼活也不幹,就在家裏吃父母的,這一幫人叫做“啃老族”。

  陳松鶴:啃老族怎麼培養出來的?還不是寵愛培養出來的。所以“母不取其慈,而取其教”,任何母親對孩子都有慈愛的心,但是最主要的是你要去教導他。你養一個小貓小狗也是養,你養孩子要使他成爲國家的棟梁。你只要溺愛孩子,你姑息他的缺點,不狠心給他拿掉,這棵樹永遠長不成棟梁,所以一定不能溺愛。愛著所謂害之也。以前我見過一個孩子到幼兒園上學了,都五六歲了,雞蛋都不會剝,爲什麼?從來沒自己剝過。父母、爺爺奶奶都給剝了。

  陳松鶴:我們這樣寵愛孩子結果是什麼?是家長剝奪了孩子所有的能力。因此你是最殘酷的,你把孩子所有的能力都剝奪走了,你讓他沒有任何的生存能力,你讓他將來離開了你就很痛苦,生活得很痛苦。所以你是害他還是愛他?他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家一定要記住“愛之足以害之,寵之足以害之”,我看見很多年長的阿姨們,有時候會埋怨丈夫什麼活都不幹,可是自己養出的孩子也是什麼活都不幹?所以將來的媳婦也會像她一樣再去埋怨她的丈夫什麼活也不幹。誰養出來的?我們真的要自己去反省。

  陳松鶴:那麼對孩子,溺愛還不僅僅是物質上幫他去幹活,還包括溺愛的表情和言語。我小外甥當年是4歲半,我妹妹一直在親手帶他,然後他什麼活都會幹,做的非常好。後來過年放到姥姥、爺爺家裏面一個月,回到學校以後,老師就說他又變成2歲半了。

  陳松鶴:本來4歲半,看著像5、6歲那樣懂事,又變成2歲半了,爲什麼?他爺爺、姥姥是沒有寵愛啊,但是他言語寵愛了“哎喲,我的小乖乖啊”。言語是什麼?就是告訴孩子“我很小”。在我們心目中我們的孩子是幾歲就是幾歲。他即使2歲半你認爲他6歲了,他能獨立做事情,他就能夠獨立做事情。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他已經是5歲了,你仍然認爲他什麼事都做不了,那他就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陳松鶴:後面我們還有劉蘇老師給大家講課。劉蘇老師怎麼教育他的孩子呢?她的孩子7歲去小學報名,媽媽說“明天報名了,你自己去吧。”小孩說人家都是家長領著去,劉蘇老師說你叫什麼,他說我叫什麼,劉蘇老師說因爲你叫什麼,不叫那個孩子的名字,所以你去報名。然後孩子說我要什麼,然後把戶口本給他,孩子直接拿著戶口本去報名。他孩子現在在軍隊,能力非常強。以前有一個學《弟子規》的學生,4歲的時候就照顧她媽媽做月子,上去端尿盆、端飯,什麼活都能幹。我聽到有一位母親說“把孩子累成這樣,真殘忍”,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孩子都是被這樣寵壞的。我們後面還有趙老師講他如何教育鍾博士的,那也是4歲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住宿,跌倒了讓他自己爬下來。

  陳松鶴:我們想讓孩子有什麼能力,他就有什麼能力。而且子女的性格是母親培養的,後面我們還會講一下。有一個母親就跟我說,她說她的孩子有病。我一摸,我說這個孩子是不是脾氣很大?她說是。我說那她的脾氣也很大,她就瞪著我看,她說對,她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腔調跟她一樣。我們要明白孩子身上的缺點都是我們大人缺點的反映體,他全部反饋回來了,他身上的缺點都是我們大人的,一個少不了。所以你不要想著教孩子先把自己身上的缺點改好,這些缺點沒拿掉,孩子的缺點永遠改不了。因爲孩子不會掩飾,孩子學到了你的缺點不會掩飾,你當然看著很嚴重。

  陳松鶴:所以教兒教女先教己,所以你想讓你的孩子有很好的性格,自己要有很好的性格。那麼對孩子不能發脾氣,尤其是他記事以後。我一直都對我的病人說,對孩子發脾氣,孩子記住的是你的脾氣,他根本不知道你爲什麼發脾氣,爲什麼發那麼大的脾氣?他不知道我錯在哪兒?我們就失去了我們教育的目的,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錯在哪兒?而不是說懲罰一下他就完了,因爲懲罰一下他還會再犯。所以不…

《和諧社會 女德爲要(陳松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