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觀想心得報告
講述/藥師山 紫虛居士
整理/周國運
2007.05.27
前言
觀想跟定之間有什麼不一樣,定一般來說如念佛也是一種定,定爲叁摩地的意思,修定的方法類似空觀的方法,如奢摩他、叁摩缽提,而奢摩他跟叁摩缽提基本上不太一樣,入定是進入叁摩地,在叁摩地裏起觀就是叁昧耶,而金剛頂經裏提到叁昧耶,就是在定裏面起觀,也就是在叁摩地裏起觀,是很有用的東西,今天主要講什麼是「觀想」?
什麼是定?
定是什麼?就是把心集中在一個地方,簡單的說置心一處就是「定」,
不論是用什麼方式,只要能把心念集中在一個地方就叫做定,比如把心念集中在手上一點,集中在眉心、肚臍、集中在任何地方,或是看著地上一點,都叫做定,這是固定點的定;另一種定是動中的定,如念佛就是動中定,念佛不是觀,念佛是一種定,念佛念到很快很快的時候,進入到某種境界也是一種定,看著地上一點是屬于靜的定,非常沈靜的定,又如數息的方式跟著呼吸走來走去也是屬于動的定,所以本身有在動但心慢慢集中在某一地方,念佛號有在動,心定在佛號上面,而定可以看著一個地方,使得心可以靜心可以定。
不論是做奢摩他,叁摩缽提都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心即能看的心,一個是境即所觀的境,稱爲能所,心在定此心即能定,定有個對象,就是所定。
就如剛提過的念佛,心在念佛,對象就是佛號,這屬于動中定,念佛號一直在變的,但心定在佛號上,又如看某個地方,那個東西一直在動的,好比看著下雨的狀況,也可以定看到水在流也可以定。看水在流也可以定,聽著瀑布的聲音也可以定,專心的聽著聲音,可是心不動,心不會跟著跑那也是一種定。
總而言之,心不會動來動去就是定,置心在一個地方就是定。
所以念佛最好是念到能夠心不跟著動,若心動來動去就不是定了,
到了很沈靜的定就可以解脫許多煩惱及各種雜念等等總總困擾。
什麼是觀?
觀是心要動的,觀是要想的,所以觀跟想常常會放在一起。不止眼可以看的,心也是可以看,心在看的時候心也在動也在想,在想一些事,叫做觀想,如修本尊,看本尊是什麼樣子,這時候的心是沒有固定的,心跟相有在動的,這個的觀是一種慧,故定是智、觀是慧,定的成就,是得到智,這個智是本有的,也就是衆生本有的智,如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還有相關的智,這些智在衆生本具的,這種智都是在定裏就可以得的,進入了甚深的定之中,就可以得到各種智;觀的成就是得到慧,經常修觀可以起用的慧,不是一般所稱的智慧,而是可以做某些事情的神通力。
觀要觀什麼?
有些人觀著佛相,好比看著阿彌陀佛,這只能算是一種轉境,這種不是真正的觀想,這是把心轉換爲一個東西而已,心本來在妄想,把它轉成想著阿彌陀佛的相,或是在打坐前想著很安靜很甯靜,類似這種都是轉境,就是把心中很煩亂的地方,轉到一個好的地方去,這種轉境有時對人有好處,對心理健康有幫助等等,所以很多人都誤會是看著佛相,天天看把佛相在心裏描繪起來,就是觀想,但這不是觀想只是轉境,這是意識心的作用,看久了之後眼睛閉上,就可以看到佛相,這是人的第六意識本來就有的作用,好比天天看著一枝筆的樣子,久了就心境就在那支筆上面,這是一種轉境而已,這點各位一定要知道,有某些道場是這樣教的,而即使天天看著佛相,也沒什麼不對,可以觀出一點東西出來,久了也是會有一點點的成就,只有五蘊身的層次,是在大腦的皮質上的東西,今天看明天看就是在大腦皮質上的記憶,沒有什麼大不了,等于是大腦皮質上的東西再叫出來看一看而已,算是小小的觀想層次很低,大部份這種觀想沒有很大的作用。當然,若有佛力加持那另當別論。
曾經有一個博士以這樣方式去觀,他觀到觀世音菩薩叫祂來就來,
他說眼睛一閉觀世音菩薩就在前面,叫祂遠走近走,一下觀遠一下觀近,他自以爲這樣就是觀想,最後他就慘了不行了,這就是意識心的作用,再加上自己的定力就可以一下觀遠一下觀近,而淫業現前時就很慘了!因爲這種觀想僅在意識心,最後有淫業現前時就嚇倒了,之後便不敢再什麼觀,所以觀想不是自己劃個圖畫,這種觀想不易有成就。
觀想是要「自現影相」
「自現影相」這較易成就的(但要有佛力加持)觀想,這個影相不是有也不是沒有,如果影相你認爲是假的,那麼觀想就完了!失敗!否定相的存在。自現影像屬于比較高層次的東西,修本尊的人,若自現影像後,認爲這是魔現出來的本尊像便沒有用了,很危險可能以後都不敢修本尊了。這個影像,是非空非有,要持這種念去觀,因爲這種相出來若說是假的,就變成對「相」沒有信心,懷疑東懷疑西以後就做不好就沒辦法修下去,若執爲實有那也不行,那就陷入意識心的層次,而這個相跟妄想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對一個本尊相的出現,要怎麼去認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在定裏出來,一旦認定錯誤,馬上會陷入修行上的問題,這是真相的一種特質,這是在講真正的相,相的一種特質,如妄想就像是虛妄的蛇,真相就像是如麻做的繩子,特質就是非真非有,一定要這樣的觀,不然修本尊修行會有障礙。
「自現影相」現什麼東西?是怎麼的一個現法?
本尊觀想怎麼觀出一個相來,必須要透一個灌頂的方次,透過灌頂,佛菩薩會做出一個相,在被灌頂人的名色裏面建一個相!現相呢?就是透過觀想把相做出來,自現影相就是打坐時脫離了五蘊身,深入名色時把佛菩薩給的相顯現起來,另一種層次比較高的相不是建立在名色之中,而是建立在如來藏之中,當第八識清淨無明已破除的人,可以把相直接建立在如來藏裏面,是透過如來的灌頂,也就是報身佛層次的如來,直接在把本尊相建立在如來藏之中,這種觀想觀起來就非常迅速,灌頂完沒多久本尊就觀起來了,而相非常的清楚非常地好。
而建立在名色之中(第六意識)的相就要比較久的時間,其差別就是在如來藏沒有無明,故觀想會比較快,非常有用,相的用處很大,就是在如來藏裏灌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就建立起相,建立起本尊所需要的樣子,但一般人不可能做到,那麼在如來藏建立好相之後要如何觀出本尊呢?是要透過月輪,由月輪去觀然後經過了妙觀察智,這樣就現出了本尊,所以這也要月輪觀修的很好的人,本身具妙觀察智才能做,這是高層次的觀想,妙觀察智類似我們的第六識但沒有無明,完全是智用,也就是沒有無明的用,所以這個力量很大,現出來的本尊就如同高層次的佛菩薩一樣,可以做很多事,神通力也非常的大,相當于化佛,在藏密爲即身成就可修到化佛,但至少要做到化身菩薩,才能做到妙觀察智。
問:
像在名色中建立的,然後本尊出來之後,本尊再由空中起用再修行會不會跟如來藏建立的相一樣?另本師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如來在灌頂是屬于那一種?
答:
這是兩個不同的法,基本上建立的點不一樣,所以一種是報身佛的層次,另一種是在菩薩的層次,有很大的不同,能力上有很大的不一樣;本師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是屬于在如來藏由如來灌頂的,也是在金剛頂經的所提的灌頂,但本身必須能具備現月輪觀及妙觀察智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可以修這種本尊,還可以同時修好幾個,這種的修行稱爲無上密乘,進入無上瑜珈,這種修行者知道佛菩薩的各種秘密。
什麼是諸佛菩薩的秘密?
就是修行者所要觀的菩薩本尊相關的事情,比如修某尊金剛,必須知道這尊金剛的整個法脈傳承,這尊金剛是什麼樣子,種子字是什麼,咒語是什麼,這尊金剛有什麼功德,能要做什麼事,修法是要怎麼修,跟這尊金剛的相關菩薩護法有那些?這叫諸佛菩薩的秘密。
實例:如修金剛總持的修行者,金剛力來自普賢王如來,種子智是什麼?本尊的咒語是什麼?手印是什麼?這尊金剛能做什麼事?在法界做的是什麼工作?相關佛菩薩護法都要知道這樣才是進入無上密,還不止如此,還必須得到金剛總持的整個普賢王如來系統灌頂才能修行,這樣就可以在如來藏裏面建立一個相,經過月輪和妙觀察智後馬上就現出來,這些相可能馬上就可以用,非常的神奇,故稱爲無上密,這是觀想的最高層次,觀出來後神通力就非常大了。
所以觀想是自已現的,不是意識心在那邊弄,根本就是佛菩薩弄好了,去看看把相顯現出來的,故稱爲「現本尊」,在密教非常重視灌頂,如要修無上密有非常多的灌頂,修一個本尊有時要…
《定中觀想心得報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