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中觀想心得報告▪P2

  ..續本文上一頁經過很多如來同時的灌頂,首先是發願,先發大願要做什麼事,得到佛菩薩的許可後,就可得佛菩薩的許可灌頂,接著才可以傳法灌頂,等到法界金剛及各護法都認同,這樣才有法界力才有辦法做事情,然後如金剛頂經中以什麼來命名,所以程序爲「發願」然後佛菩薩「許可」再然後「傳法」最後是「命名」,經過這四個程序後才可以成就一尊金剛或者菩薩,所以觀想不是意識心去劃一個佛菩薩,這種自劃是沒有用的,如同自封五星上將一樣一點用都沒有,這不是真正的觀想。

  

  那麼要如何修成一位本尊呢?(可參考藥師山通訊第26期之本尊法修持)

  

  首先要先發大願,這個願力是不是很大,從那個識出來的,是表面的還是真正的由內心出來的,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是從很深的潛意識出來的,佛菩薩灌頂後本尊相一下就出來了,修無上密的修行者可以同時有好幾個本尊,在法會裏可以做很多事的,原因就是要有很大渡生的願力,但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問:

  

  如已是好幾地的菩薩並無本尊,而且是地上位的菩薩,爲什麼沒有本尊?

  

  答:

  

  有些菩薩若無特殊願力則不會有本尊,地上位的菩薩雖然有在渡生,但是並無特別的願,故也無本尊,而這種特殊的本尊都有特殊的願力。

  

  名色本尊的修行方法

  

  另一種名色的修法,層次稍低,大概是在地前位到初地的修行者所修,一樣也需要有願力才能修本尊,例如在世間爲了做某件事情,建立這個相後要慢慢去修,因爲本尊相建立在第六意識裏,業障無明等什麼都有,所以剛開始去看本尊相都是很暗的(但其實這己經算很不錯了),有的看起來都黑黑的完全不亮,這表示業障還很多,所以要慢慢把業障消掉,本尊相才會有用。

  

  有很多修行者沒有本尊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願,修行也十分精進,就一直靠著一般的佛法內觀,也是可以修的很好,只是相對比較辛苦,如修空的修行者,累生累世修定力,中陰身靠定力來掌控,有些修相的修行者也沒有本尊,因爲也沒有很特殊的願,就是修相法累積福報久了之後,功德足夠了再修點空觀,福報功德都做的很好,而且累生累世修天,在天界修行一樣也可以修到地前位菩薩甚至地上位菩薩都有可能的。

  

  修本尊就先前所說在名色中建立一個相,然後觀出來就是所謂名色本尊,什麼時候會成功呢?就是本尊相極光亮,這名色的本尊相就修好了。然後就可以修精神身的本尊,有時稱爲「精神身本尊」,就是按照名色的本尊相,用持咒的清淨心,不斷的去觀想,然後想出那個身,變成那個相就是精神身的本尊,精神身的本尊修好之後再與肉身結合起來,精神身的眼睛用肉身的眼睛,精神身的耳朵用精神身的耳朵等,這樣的本尊修成之後就跟人一樣了,這樣的人就有兩個精神身一個是原來的,一個是就修成功的那個,兩個共用一個肉體,那麼就有神通了,可以用精神的本尊透過佛菩薩的力量加持現各種神通,如天眼天耳等種種神通,一般稱此種觀法爲「如幻叁昧」,肉身本尊的成就,在藏密裏稱爲「即身成佛」,以上過程十分複雜,這裏僅能略以說明,因爲從第一個步驟在名色裏想象成身,就必須花很長的時間,過程都必須不斷的透過佛菩薩的加持,在觀想持咒打手印的時候,一般都持本尊咒,本尊咒是代表什麼呢?這點很重要,本尊咒就是代表本尊的願力,每天修這個咒就代表依本尊的願力,怎樣才能加快修成本尊,就是自已要常常發願,要把自己跟本尊的願力很接近,如此修本尊成功就會比較快。如果這個願不是很大,修本尊就會很慢,如修千手觀音,就要有入六道渡脫衆生的各種苦,如果修行者自己本身也有這樣的願力,修起千手觀音就會很快。菩薩爲什麼會有各種身相,就代表其願力,如果菩薩沒有願力,就不用在世間渡生了,菩薩可住在空裏不出世間;所以修本尊的修行者要常常發願,不是一次就好,要經常的發願常常的發願,各種場合都可以發願,不斷的加強自己的願力。

  

  修名色本尊要把第六意識裏的業障消的很幹淨,再與肉身結合時又要把肉身的各種業障除掉,等于說是要把兩個介面合好,這個介面就要靠諸佛菩薩的加持,比如修准提菩薩本尊,不是只有准提菩薩幫忙,還要本師佛藥師佛觀世音菩薩等諸佛菩薩的加持(是因爲修行者有各種業障關系),才有辦法把介面結合好,故修名色本尊要比修如來藏本尊繁複許多。

  

  問:

  

  修名色本尊是生起次第,修如來藏本尊是圓滿次第嗎?

  

  答:

  

  在密宗裏說修名色本尊是生起次第,但圓滿次第是指修成本尊還要會入空,一般修空有個途徑,一種是修耳根圓通或觀想入空,直接就修空觀入空,另一種是修完本尊再觀本尊的源頭,本尊是那裏來的,由那個地方再入空,等到空相都好了,等于是由空生出相,由相再回到空,一個循環完成,這樣才叫做圓滿次第,有修大手印這種的,修如來藏本尊則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都有的,屬無上密。

  

  觀想沒有成功的原因

  

  很多觀想沒有成功的原因,就是到外面去找,也就向外去觀,看著佛像去觀,這就是向外觀,而爲什麼要觀本尊,修本尊是要起相用,其目的就爲了要渡生,就是所謂的出菩提路,如果是要了脫生死,入空就可以了,在空裏好好的,不需要修本尊的,在渡生時用凡夫身是不行的,凡夫的心凡夫的身如何渡生,出菩提路就要修成金剛心金剛身,修成名色的本尊就是金剛心,修成精神的本尊就是金剛身,這樣在世間渡生才會有用處,所以修行自了生死並不會很難,只要一心觀空,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一路觀到底,佛來斬佛魔來斬魔,相信很快就可以了脫生死,但如果要出菩提路就比較辛苦了,修相法沒有辦法「用凡所有相皆虛妄」,修相法必須選擇那一些相需要的,那一些相是不需要,這相是要決擇的是比較麻煩的;所以爲了渡生是必須做觀想,此觀想在佛教有個名詞叫「外修」,外面修成本尊稱外修又稱爲假觀,內觀觀空可以入空叫內證,入本心觀空又稱爲開悟又稱爲空觀若是同時做外修內證的事,就是所謂的中觀。

  

  對修行者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

  

  佛菩薩具有空和光明的性質,所以佛菩薩能夠做渡生的事,自性有很多的特質在本尊裏都有,如自性平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大慈悲等特質本尊裏都有,本尊是由空裏出來所以才有的神通妙用,站在修行人的立場藥師山是希望修行人先修本尊,會比入空還重要,因爲修了本尊是可以渡生的,另外修成了本尊經過佛菩薩的加持入空是垂手可得的比較容易的,而且本尊修成之後,累生累世不忘的,是可以找回自己的,非常的容易,如果不修本尊下一世面臨的問題是?到底下一世來世間來得了來不了不知道?來得了也記不得過去所修。所以這個問題對修行者來說非常重要。

  

  在某些道場觀想是先觀空,他們是用意識心去觀,從空裏面去現月輪,月輪裏面也許現個蓮花,然後蓮花上觀個佛像,然後觀佛像會放光,然後必須持咒,這些道場只要是去修他們的法,不論是誰都用同樣的方法教,這一段是非常基本的,初學的修行者使用是沒有錯,但藥師山沒有做這段,藥師山的做法是修行者要有很大的渡生願力,然後持本尊咒這個觀蓮花等等的部份就交給佛菩薩幫忙做。

  

  觀種子字

  

  觀種子字跟持咒也是方式也是一樣的,例如修五方佛的法可觀五方佛的種子字,在觀世菩薩也有很多持種子字法,咒語跟種子字的效果是一樣的,種子字也是有佛菩薩的加持,可以做很多事情,做一件事有一個種子字,做另一件事要另一個種子字,修種子字的修行者是從眼根著手,修持咒的修行者是從耳根著手,所以觀想不是觀一個相(那只是轉境),千萬不要弄錯了,觀想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持咒是要快還是要慢,快速持咒的時候是入定,觀想「相」觀不到,但可消業障,假如不是想看本尊的樣子,在剛開始修行本尊還沒有出來,快速持咒是沒有關系的,持的快消業障就消的很快,當持咒愈來愈快所有的咒語都不見,而且都發亮光了,這時候就慢慢接近入空的層次,修本尊的修行者業障消的差不多後,持咒要慢一點,持咒快定多慧少,每個修行者持咒快慢都不同,要自己去調整持咒的快慢,調到本尊能現出來的最佳狀況,所以持咒適當的速度才能觀出本尊。

  

  什麼是遍入

  

  修本尊還有一個名詞叫遍入,就是加持修本尊的佛菩薩(稱外本尊)會進入修行者的身體,就是觀想的時候外本尊從修行者頭頂進入,跟修行者合在一起,修行者會分不清楚身體是自己的還是本尊的,因爲修行者的第六意識會暫時被佛菩薩所占,合而爲一,然後佛菩薩會放光消修行者的業障,遍入需要一段時間,這是很有效的消業障的方法,這個修行方法就叫遍入,那麼在遍入時怎麼分自己本尊還是菩薩呢?很簡單只要手微動一下,會跟著動的是自己的本尊,不會動的是菩薩,這是非常有趣的。

  

  藥師山有些同修就是在修這種本尊,有的同修修的非常好,故學佛要在世間修行出菩提路一定要有大願,若有堅強的願力將來一定會有成就,而且成就會很快。

  

  問:

  

  如果沒有特別的願是否也可以修成佛?若已成佛他的本尊相是否是原來的本尊相?

  

  答:

  

  可以,但成佛要花很長的時間,畢竟成佛是要福慧具足的,而且成佛的相也沒有特殊的相;而成佛修的本尊相是可以變的,現某些相是爲了做某些事,比如有些金剛相有兩只角,這個角是爲了降某種魔,好比什麼身得度者現什麼身相。

  

  問:

  

  蓮花生大士有八個相,是在如來藏裏修好幾個,還是在名色裏慢慢一個個修起來?

  

  答:

  

  蓮花生大士從出世間就已經是十地菩薩了,從本師佛之後很少有十地以上的菩薩到世間,故蓮花生大士應該是在如來藏裏修的。

  

  結語

  

  以上說明可能有很多人認爲是神話,等各位修了幾年之後,會覺得原來神話是真的,而且非常的地不可思議,但是請各位一定要相信這是真的,而且這些事,藥師山天天都在做,許多佛法的修行者只在文字的層次,在網站修文字者就跟他說文字的,修行人就說修行的事,修文字的很會考證,修行人會相信某些事問的問題就跟修行比較有關,兩者不一樣。

  

  讀後心得:

  

  弟子對于本次報告其實是沒什麼心得可以跟同修分享,因爲弟子的修行尚淺,只有在本報告的前段有關定的部份,是目前弟子有在修的,像本尊的修行的方法,未上藥師山前是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會選這片cd報告,是覺得的自己的打坐的定力修的不好,打坐時常會睡著,對于入定知見不足的關系,所以選這片cd來補充自己一點知見,但一面聽一面寫,弟子後來發現這二片cd不是那麼好整理有點吃力,關于定的部份善知識很快的就說完了,大部份都在介紹什麼是觀想?什麼是本尊?爲什麼要修本尊?如何修持?跟渡世的願力有什麼關系?

  

  最後整理完了,明白了這些修行方法,重要的是修行者的所必具備的心念跟願力,除了修行者達到了脫生死的彼岸,也願爲衆生拔苦離罪的誓願,而且爲累世繼續在世間行菩薩道而不忘失本心,所做的重要功課,就是修成本尊,也明白藥師山渡生的工作內容,弟子十分贊歎。

  

《定中觀想心得報告》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淺說庵摩羅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