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中观想心得报告▪P2

  ..续本文上一页经过很多如来同时的灌顶,首先是发愿,先发大愿要做什么事,得到佛菩萨的许可后,就可得佛菩萨的许可灌顶,接着才可以传法灌顶,等到法界金刚及各护法都认同,这样才有法界力才有办法做事情,然后如金刚顶经中以什么来命名,所以程序为「发愿」然后佛菩萨「许可」再然后「传法」最后是「命名」,经过这四个程序后才可以成就一尊金刚或者菩萨,所以观想不是意识心去划一个佛菩萨,这种自划是没有用的,如同自封五星上将一样一点用都没有,这不是真正的观想。

  

  那么要如何修成一位本尊呢?(可参考药师山通讯第26期之本尊法修持)

  

  首先要先发大愿,这个愿力是不是很大,从那个识出来的,是表面的还是真正的由内心出来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是从很深的潜意识出来的,佛菩萨灌顶后本尊相一下就出来了,修无上密的修行者可以同时有好几个本尊,在法会里可以做很多事的,原因就是要有很大渡生的愿力,但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问:

  

  如已是好几地的菩萨并无本尊,而且是地上位的菩萨,为什么没有本尊?

  

  答:

  

  有些菩萨若无特殊愿力则不会有本尊,地上位的菩萨虽然有在渡生,但是并无特别的愿,故也无本尊,而这种特殊的本尊都有特殊的愿力。

  

  名色本尊的修行方法

  

  另一种名色的修法,层次稍低,大概是在地前位到初地的修行者所修,一样也需要有愿力才能修本尊,例如在世间为了做某件事情,建立这个相后要慢慢去修,因为本尊相建立在第六意识里,业障无明等什么都有,所以刚开始去看本尊相都是很暗的(但其实这己经算很不错了),有的看起来都黑黑的完全不亮,这表示业障还很多,所以要慢慢把业障消掉,本尊相才会有用。

  

  有很多修行者没有本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愿,修行也十分精进,就一直靠着一般的佛法内观,也是可以修的很好,只是相对比较辛苦,如修空的修行者,累生累世修定力,中阴身靠定力来掌控,有些修相的修行者也没有本尊,因为也没有很特殊的愿,就是修相法累积福报久了之后,功德足够了再修点空观,福报功德都做的很好,而且累生累世修天,在天界修行一样也可以修到地前位菩萨甚至地上位菩萨都有可能的。

  

  修本尊就先前所说在名色中建立一个相,然后观出来就是所谓名色本尊,什么时候会成功呢?就是本尊相极光亮,这名色的本尊相就修好了。然后就可以修精神身的本尊,有时称为「精神身本尊」,就是按照名色的本尊相,用持咒的清净心,不断的去观想,然后想出那个身,变成那个相就是精神身的本尊,精神身的本尊修好之后再与肉身结合起来,精神身的眼睛用肉身的眼睛,精神身的耳朵用精神身的耳朵等,这样的本尊修成之后就跟人一样了,这样的人就有两个精神身一个是原来的,一个是就修成功的那个,两个共用一个肉体,那么就有神通了,可以用精神的本尊透过佛菩萨的力量加持现各种神通,如天眼天耳等种种神通,一般称此种观法为「如幻三昧」,肉身本尊的成就,在藏密里称为「即身成佛」,以上过程十分复杂,这里仅能略以说明,因为从第一个步骤在名色里想象成身,就必须花很长的时间,过程都必须不断的透过佛菩萨的加持,在观想持咒打手印的时候,一般都持本尊咒,本尊咒是代表什么呢?这点很重要,本尊咒就是代表本尊的愿力,每天修这个咒就代表依本尊的愿力,怎样才能加快修成本尊,就是自已要常常发愿,要把自己跟本尊的愿力很接近,如此修本尊成功就会比较快。如果这个愿不是很大,修本尊就会很慢,如修千手观音,就要有入六道渡脱众生的各种苦,如果修行者自己本身也有这样的愿力,修起千手观音就会很快。菩萨为什么会有各种身相,就代表其愿力,如果菩萨没有愿力,就不用在世间渡生了,菩萨可住在空里不出世间;所以修本尊的修行者要常常发愿,不是一次就好,要经常的发愿常常的发愿,各种场合都可以发愿,不断的加强自己的愿力。

  

  修名色本尊要把第六意识里的业障消的很干净,再与肉身结合时又要把肉身的各种业障除掉,等于说是要把两个介面合好,这个介面就要靠诸佛菩萨的加持,比如修准提菩萨本尊,不是只有准提菩萨帮忙,还要本师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等诸佛菩萨的加持(是因为修行者有各种业障关系),才有办法把介面结合好,故修名色本尊要比修如来藏本尊繁复许多。

  

  问:

  

  修名色本尊是生起次第,修如来藏本尊是圆满次第吗?

  

  答:

  

  在密宗里说修名色本尊是生起次第,但圆满次第是指修成本尊还要会入空,一般修空有个途径,一种是修耳根圆通或观想入空,直接就修空观入空,另一种是修完本尊再观本尊的源头,本尊是那里来的,由那个地方再入空,等到空相都好了,等于是由空生出相,由相再回到空,一个循环完成,这样才叫做圆满次第,有修大手印这种的,修如来藏本尊则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有的,属无上密。

  

  观想没有成功的原因

  

  很多观想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到外面去找,也就向外去观,看着佛像去观,这就是向外观,而为什么要观本尊,修本尊是要起相用,其目的就为了要渡生,就是所谓的出菩提路,如果是要了脱生死,入空就可以了,在空里好好的,不需要修本尊的,在渡生时用凡夫身是不行的,凡夫的心凡夫的身如何渡生,出菩提路就要修成金刚心金刚身,修成名色的本尊就是金刚心,修成精神的本尊就是金刚身,这样在世间渡生才会有用处,所以修行自了生死并不会很难,只要一心观空,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路观到底,佛来斩佛魔来斩魔,相信很快就可以了脱生死,但如果要出菩提路就比较辛苦了,修相法没有办法「用凡所有相皆虚妄」,修相法必须选择那一些相需要的,那一些相是不需要,这相是要决择的是比较麻烦的;所以为了渡生是必须做观想,此观想在佛教有个名词叫「外修」,外面修成本尊称外修又称为假观,内观观空可以入空叫内证,入本心观空又称为开悟又称为空观若是同时做外修内证的事,就是所谓的中观。

  

  对修行者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菩萨具有空和光明的性质,所以佛菩萨能够做渡生的事,自性有很多的特质在本尊里都有,如自性平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大慈悲等特质本尊里都有,本尊是由空里出来所以才有的神通妙用,站在修行人的立场药师山是希望修行人先修本尊,会比入空还重要,因为修了本尊是可以渡生的,另外修成了本尊经过佛菩萨的加持入空是垂手可得的比较容易的,而且本尊修成之后,累生累世不忘的,是可以找回自己的,非常的容易,如果不修本尊下一世面临的问题是?到底下一世来世间来得了来不了不知道?来得了也记不得过去所修。所以这个问题对修行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某些道场观想是先观空,他们是用意识心去观,从空里面去现月轮,月轮里面也许现个莲花,然后莲花上观个佛像,然后观佛像会放光,然后必须持咒,这些道场只要是去修他们的法,不论是谁都用同样的方法教,这一段是非常基本的,初学的修行者使用是没有错,但药师山没有做这段,药师山的做法是修行者要有很大的渡生愿力,然后持本尊咒这个观莲花等等的部份就交给佛菩萨帮忙做。

  

  观种子字

  

  观种子字跟持咒也是方式也是一样的,例如修五方佛的法可观五方佛的种子字,在观世菩萨也有很多持种子字法,咒语跟种子字的效果是一样的,种子字也是有佛菩萨的加持,可以做很多事情,做一件事有一个种子字,做另一件事要另一个种子字,修种子字的修行者是从眼根着手,修持咒的修行者是从耳根着手,所以观想不是观一个相(那只是转境),千万不要弄错了,观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持咒是要快还是要慢,快速持咒的时候是入定,观想「相」观不到,但可消业障,假如不是想看本尊的样子,在刚开始修行本尊还没有出来,快速持咒是没有关系的,持的快消业障就消的很快,当持咒愈来愈快所有的咒语都不见,而且都发亮光了,这时候就慢慢接近入空的层次,修本尊的修行者业障消的差不多后,持咒要慢一点,持咒快定多慧少,每个修行者持咒快慢都不同,要自己去调整持咒的快慢,调到本尊能现出来的最佳状况,所以持咒适当的速度才能观出本尊。

  

  什么是遍入

  

  修本尊还有一个名词叫遍入,就是加持修本尊的佛菩萨(称外本尊)会进入修行者的身体,就是观想的时候外本尊从修行者头顶进入,跟修行者合在一起,修行者会分不清楚身体是自己的还是本尊的,因为修行者的第六意识会暂时被佛菩萨所占,合而为一,然后佛菩萨会放光消修行者的业障,遍入需要一段时间,这是很有效的消业障的方法,这个修行方法就叫遍入,那么在遍入时怎么分自己本尊还是菩萨呢?很简单只要手微动一下,会跟着动的是自己的本尊,不会动的是菩萨,这是非常有趣的。

  

  药师山有些同修就是在修这种本尊,有的同修修的非常好,故学佛要在世间修行出菩提路一定要有大愿,若有坚强的愿力将来一定会有成就,而且成就会很快。

  

  问:

  

  如果没有特别的愿是否也可以修成佛?若已成佛他的本尊相是否是原来的本尊相?

  

  答:

  

  可以,但成佛要花很长的时间,毕竟成佛是要福慧具足的,而且成佛的相也没有特殊的相;而成佛修的本尊相是可以变的,现某些相是为了做某些事,比如有些金刚相有两只角,这个角是为了降某种魔,好比什么身得度者现什么身相。

  

  问:

  

  莲花生大士有八个相,是在如来藏里修好几个,还是在名色里慢慢一个个修起来?

  

  答:

  

  莲花生大士从出世间就已经是十地菩萨了,从本师佛之后很少有十地以上的菩萨到世间,故莲花生大士应该是在如来藏里修的。

  

  结语

  

  以上说明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是神话,等各位修了几年之后,会觉得原来神话是真的,而且非常的地不可思议,但是请各位一定要相信这是真的,而且这些事,药师山天天都在做,许多佛法的修行者只在文字的层次,在网站修文字者就跟他说文字的,修行人就说修行的事,修文字的很会考证,修行人会相信某些事问的问题就跟修行比较有关,两者不一样。

  

  读后心得:

  

  弟子对于本次报告其实是没什么心得可以跟同修分享,因为弟子的修行尚浅,只有在本报告的前段有关定的部份,是目前弟子有在修的,像本尊的修行的方法,未上药师山前是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会选这片cd报告,是觉得的自己的打坐的定力修的不好,打坐时常会睡着,对于入定知见不足的关系,所以选这片cd来补充自己一点知见,但一面听一面写,弟子后来发现这二片cd不是那么好整理有点吃力,关于定的部份善知识很快的就说完了,大部份都在介绍什么是观想?什么是本尊?为什么要修本尊?如何修持?跟渡世的愿力有什么关系?

  

  最后整理完了,明白了这些修行方法,重要的是修行者的所必具备的心念跟愿力,除了修行者达到了脱生死的彼岸,也愿为众生拔苦离罪的誓愿,而且为累世继续在世间行菩萨道而不忘失本心,所做的重要功课,就是修成本尊,也明白药师山渡生的工作内容,弟子十分赞叹。

  

《定中观想心得报告》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浅说庵摩罗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