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現代知識解讀佛經中的各種世界▪P3

  ..續本文上一頁」。這些地獄的衆生都受各種痛苦無有間斷。《長阿含經》也提到在閻浮提南邊金剛山內有閻羅王的宮殿,此王所治處縱廣6000由旬,中有閻羅王居住,有火熱的銅镬自然現前(業力之故),閻羅王會被大鬼王捉住放在銅镬上,並灌熱銅汁于其口中,王全身熱爛,但受完罪後,王又與宮女嬉戲娛樂,其有福諸大臣亦皆如此。閻羅王與其「叁使者」會同審判罪人,有罪者即送入大地獄中。在《長阿含經》中,也提到娑婆世界有《阿修羅》衆生存在,經中說其位置在須彌山北大海水底下,其城縱廣8萬由旬,皆七寶所成。其城內有阿修羅王宮殿、講堂、園林及臣下所住宮殿等。阿修羅世界,除大阿修羅王外,尚有很多不同階段的各種阿修羅小王。《長阿含經》中也提到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經上說:「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著,一切街巷田衢道中,屠夫市肆及丘冢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著。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著,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以上簡述《長阿含經》對娑婆世界的描述。此外經中也說出阿修羅與帝釋天的戰爭,又提到阿修羅勢力的增長與否,與人類的惡業增長有關,這一點說明整個娑婆世界存在有「共業」關系。至于娑婆世界的成住壞空過程,此經中也有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閱。

  

  六、科學家所知的宇宙

  

  由于近代科技的高度發展,天文學的進步也很快速,目前科學家已可由儀器觀測到100億光年範圍內的天體現象(注:1光年是光行一年的距離,其數字是94605億公裏,約9.5×1012公裏,例如有名的織女星離我們有27光年之遙)。此100億光年約合1023公裏,這大概就是人類目前所知的「宇宙大小」。目前已發現此宇宙中約有10億個與銀河系相同的星系,「銀河系」是人類所在的星系,其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整體看起來,類似中間凸起的圓盤,而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邊緣。銀河系中共有大約1011個恒星,形成約1000多個星團。因此每個星團大約有108個恒星。除了這些物質密度較大的星系,宇宙中尚有密度很低的星際物質充斥其中,包括一些塵埃或氣體分子,此外,宇宙中也充滿各種輻射線,例如可見光,X—線,γ—線,微波、各種高速粒子(稱宇宙線)。宇宙中這些物質、輻射線等,在重力、熱力等交互作用下,形成複雜的宇宙現象,例如星球出生,死亡、爆炸、再生、黑洞現象等,這就是《華嚴經》所說的「法爾如是」。除了觀測外,科學家們也企圖想由實驗室中去了解宇宙「最初」的狀況,也用理論去創造各種「宇宙模型」,目前比較容易了解的宇宙模型爲「泡泡論」之說,其理論說宇宙物質的分布就如一個大泡泡內中有很多小泡泡,此大泡泡又含在另一個大泡泡中,如此無盡的擴充到無限。反之,也有科學家認爲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可能只在某些區域,其它都是虛空無一物。總之,有很多理論存在,但皆「不能證實」。

  

  七、比較科學家的宇宙與佛經的娑婆世界

  

  本師佛在《長阿含經》中所開示我們人類居住的娑婆世界,其中的須彌山等,到底在那裏?很多有興趣的人士有不同說法,有很多人認爲是喜馬拉雅山(早年筆者開始學佛時,也認爲如此),也有人說是北極,也有人說是銀河系盤狀星雲中央凸起的部份,爲了比較佛經與科學家所觀測的結果,我們先將一些相關的主要數據列于下面:

  

  (1)須彌山離水面高84000由旬,即約114萬公裏(若1由旬等于13.6公裏),由佛經記載得知,欲界頂離人間約3400萬公裏(3.4×107)。筆者也依據《長阿含經》所說,估計由須彌山中央到其周圍八個山的最外邊緣,得出其距離約爲470萬公裏(4.7×106),經中也說,支持世界的地輪厚16萬8千由旬,水輪厚叁千叁十由旬,風輪厚六千四十由旬,總計約240萬公裏。由佛經中,也看到大海底有很多龍宮,其大小寬廣可達8萬由旬(約合一百萬公裏),海底也有一些阿修羅宮殿,寬廣也有到百萬公裏者,佛經中也有記載在人類所住地下6000公裏處有餓鬼城,其寬廣達36000由旬(約合50萬公裏)。

  

  (2)科學上目前已觀測到一些資料,包括:太陽直徑約140萬公裏,地球平均直徑約1.2萬公裏,其總面積約5.1億(5.1×108)平方公裏,此中約1/4爲陸地。且有證據顯示約一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整塊,並未如今日之分成多塊。至于本星系(即我們所住的銀河系),其形狀爲圓盤形,中央凸起,此圓盤之直徑約爲1018公裏,其厚度約爲1016公裏(指中央部份)。

  

  由這些資料與前文的資料,筆者認爲我們目前已知的宇宙(即100億光年範圍內)就是與人類有因緣的娑婆世界(即釋尊所教化的世界)。科學家說,宇宙中約有1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星團,也就是有10億(109)個銀河系,若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知的宇宙,佛經說此爲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則其中有10億(109)個「四天下」(即小世界),因此,推論得出一個「小世界」大約相當一個「銀河系」的範圍。若如此,則《長阿含經》中所說的「海面」應是指銀河系盤狀星雲橫向中間剖面。

  

  若須彌山在盤狀星雲的中央凸起處,則由科學家資料與佛經所說:須彌山高約114萬公裏,地、水與風輪總厚度240萬公裏,欲界諸天高度約3400萬公裏,若此叁者皆在中央凸起部份,則總高度約爲3754萬(約3.7×107)公裏,此數字與科學家所觀測到的厚度1016公裏,二者相差甚多;但若將色界天宮加入,則有可能。又由科學家觀測得知,此銀河系中約有1000個星團,這些星團可能是《長阿含經》中所說的一些陸地、宮殿、湖泊及八大山之類。其中八大山,可能是在盤狀星雲中較厚的中央部份。《長阿含經》中記載,此八大山的最外圍名叫「金剛圍山」,過此不遠有大海水,北岸有大樹林,林中有很多大樹、木瓜等植物,其每棵枝葉所覆面積縱廣各50由旬(約合45萬平方公裏)。經中提及40棵大樹之名,然後是大片空地,又有花池,此外,尚有郁禅山、金壁山、七黑山及雪山、大浴池等。須彌山北面海底尚有阿修羅大小不同宮殿,有寬廣各8萬由旬者。海中尚有很多龍宮,住各種龍王,宮殿大小也有八萬由旬(約100萬公裏)。山南有金翅鳥王的宮殿;南洲地下有饋鬼城,寬廣各36000由旬。除此之外尚有很多地獄。這些非虛空部份與科學上所觀測到的1000多個星團,可能有密切關系。我們可能看到其中某部份,此中很有趣的是太陽(恒星之一)的直徑與各龍宮、阿修羅宮殿的大小大約相同。

  

  至于佛經中說日與月繞須彌山,這與科學上所知,銀河系中各星團都繞著盤狀星雲中央運行,二者不相違背。(注:月亮雖繞地球而行,但在銀河中心看,日月皆繞中央部份運行。佛經中說日宮及月宮中有日天子與月天子居住其中,他們主導放日月光;我們雖見不到天子及宮殿,但可見其光明與放光的主體(即太陽與主體))。再看看我們居住的地球與佛經所說的南贍部洲,二者是否相合,《長阿含經》中記載,南贍部洲,縱廣各7000由旬,其地南狹北廣,由此估算其長寬各約9.5萬公裏,面積約9×109平方公裏,此比地球陸地總面積約大18倍。其他佛經有說,須彌山周圍有四洲爲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其狀如半月形,其人身形勝故,名勝身洲。南贍部洲,其狀上大下小,亦稱南閻浮提,有大樹故名。西牛賀洲其狀周圓,其地多牛,以牛爲貨,故名。北俱盧洲,其地方正,此洲人壽千歲,衣食自然,唯無佛法,是八難之一。這些敘述用吾人科學知識如何解讀?依讀者之了解,釋尊當年在印度,定中以佛之殊勝天眼所觀,須彌山在其之北方,故說其所在之南贍部洲在須彌山之南方。故所謂南贍部洲,有佛法盛傳之地是指印度、中國、日本、泰、馬、中亞及非洲等地。南北美洲在印度之東,故應是相當于佛經中的東勝身洲。北極與蘇俄在印度之北方,故應是北俱盧洲,而澳洲在印度之西南,此應是相當于西牛賀洲。北洲由于是寒冰所蓋,故看起來是地平整如掌。至于釋尊當年所見住于此地之人,壽命千年,衣食自然,也許人數很少,未有記載,或未被發現,也不無可能。今之澳洲多牛,也尚正確,至于南北美洲當年之原住民,其身殊勝,也不無可能。至于這些洲的陸地面積比佛經所記載少很多,這是因爲吾人業障之故,若能見到陸地周圍之紅外線或氣,則就會有可能如佛經所說之面積。另外一點,若依佛經所說,則在銀河系中應該只有地球一處有人類;但在宇宙中,有10億(109)個銀河系,則就有10億(109)個類似人類所住的南贍部洲,其中皆有與我們相同的人類,此有待未來科學家去證實。由以上這些資料相比對,雖不能很正確的說明佛經所說與科學所知完全相符合,但應該可以說「二者不相違背」。

  

  八、佛教如何看這些世界

  

  依筆者的了解,「世界」是一些有緣「衆生」的聚集而成,這些衆生包含有情衆生與無情衆生在內。所謂有緣是指起心有「交集」,也就是有某些相關因素,這些無情的衆生,筆者稱之爲「塵」,每個塵皆有自己的如來藏,「塵」是屬于「相」,但不是吾人所見的現象(佛教稱此爲法),吾人所見所知的現象都是塵、根、識和合所生的「意識心」。至于塵的相狀爲何,吾人不得知,只能說它是一些與我們有緣的衆生。這些衆生也是因爲無始無明之故而妄現于各世界。而法塵不同,其乃妄想所生。由這種「塵」聚合加上叁界有情衆生,形成有情衆生的各種世界,釋尊的娑婆世界即屬此種。至于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則與此不同,其國土乃阿彌陀佛由不空如來藏的智種子變現而成,即其國土與阿彌陀佛皆來自同一個如來藏。一些有緣衆生依佛力之加持而安住于此淨土中。至于「華藏世界」,此土部份是由毗盧遮那佛的如來藏所化現,有些則是有緣衆生(即塵)由佛力召引或依因緣自聚而成,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依筆者所知,「塵」有「智塵」與「識塵」兩種,前者未有無明遮覆,故可回複其空性,佛所召集之塵即此種;而識塵則具有無明,不易回複其空性,娑婆世界之塵大多屬此種,這是「法爾如是」(即因緣自聚)。智塵所成世界大多是屬實相(如麻繩蛇比喻中的繩),西方淨土即屬此。而識塵所成世界,即爲凡夫所住之娑婆世界之類。娑婆世界是釋尊爲渡化一些剛強頑劣的衆生,故依衆生之業力而現此穢土,此與淨土的狀況不同。在娑婆世界中有六道衆生共同居此世界,但由于業力不同,故所見所覺亦各自不同。釋尊在佛經中所開示娑婆世界的相狀,此乃釋尊以其神通力得知在娑婆世界中存在的各種塵,這些塵乃與六道衆生有因緣者;對這些塵,釋尊將其「以人類的識能系統現出」,此即佛經中所開示的世界相狀。由于人類業力所障,娑婆世界中很多「塵」人類看不見,例如經中所說的龍宮、阿修羅宮、各天宮、地獄等,這些雖看不見,但釋尊所說,我們可以了知,此乃因釋尊以人類所知方式予以表達之故。以南贍部洲而言,釋尊所見就比人類所見寬廣很多。又例如人類看見地球呈橢圓形,但釋尊所見則爲平面。人類所見的「海」,只是釋尊所見的極小部份。人類所觀測到的很多星球,是釋尊所見小世界中「土地」的一部份。另外順便一提,是六道衆生有緣之「塵」不同,衆生輪回時,「塵」改變,故依報亦變。

  

  九、結語

  

  佛經中所說的世界,包括淨土與穢土兩種。淨土是佛由不空如來藏智種子所化現,爲其功德福報所累積而得成就。穢土是佛爲教化剛強頑劣衆生,故依所渡衆生之業力而現不同之相狀。娑婆世界約爲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的範圍,此中有10億(109)個小世界,一個小世界約爲人類所知的一個「銀河系」(或稱本星系)。須彌山及其上天宮,是銀河系盤狀星雲中間凸起的部份。穢土是由很多「識塵」所聚合而成。「塵」是如來藏因無明而妄現,是屬「無情類衆生」。例如地獄乃有情衆生神識及一些識塵和合所成,佛在經中所開示地獄之位置與相狀,此乃以其所知地獄之衆生與塵,依人類的識而呈現者。大體而言,佛經對娑婆世界的描述與科學目前所觀測所得,大致沒有違背之處。

  

《以現代知識解讀佛經中的各種世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