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以现代知识解读佛经中的各种世界▪P2

  ..续本文上一页的一些世界,这是毗卢遮那法身佛所化的报身佛所住的世界;其上的各个「佛世界」,则是毗卢遮那应身佛或其他有缘的应身佛所教化的世界。而此「华藏世界海」全体,则是法身佛毗庐遮那如来无数劫清净菩萨行愿所化之净土。

  

  这些「世界种」有如前面文章所说的各种不同安住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体性、不同庄严方法、不同劫住时间及不同转变因缘等。依本经所说,华藏世界大轮围山内的香水海无数,本经中例举110个香水海,其皆有名称。海中有无数「世界种」与「佛世界」,经中也举很多例子,说明在其世界种或佛世界中住世渡生的佛及其特性。经中提到在华藏世界所住的大莲花中央,有一香水海名叫「无边妙华光香水海」,其上有莲花,花上有世界种,名叫「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有无数佛世界安住其中,此世界种由下往上有20层,无数的佛世界分布其中,这些世界有不同形状,不同依住及不同性质。其最下层中央有一佛世界,周围有「微尘数佛世界」围绕。其第二层中央有一佛世界,周围有「二微尘数佛世界」围绕,如此往上,直到第二十层,其周围有「二十微尘数佛世界」围绕。依笔者了解,所谓「二微尘数佛世界」就是有两团、两堆或「两群」,每一群中有很多佛世界所集合而成;就如同今日星团或星云,由很多星体集合成群。在此世界种的第十三层,有一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周围有「十三微尘数世界」围绕,其佛即毗卢遮那如来世尊。由于这一段文字,使很多人认为毗卢遮那如来与释尊是同一佛,其实这是误会;依笔者所知,此第十三层含周围十三群佛世界,全体是应身佛毗卢遮那所教化的世界,而其中央佛土才是释尊所教化的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以净土之相现此娑婆世界,而释尊则为教化刚强顽劣众生,以秽土之相现此中央的娑婆世界。

  

  又在《华严经》卷十二第七如来名号品中,对释尊的名号有如是之说:「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或名一切义成,或名狮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此四天下东或名金刚……,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其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此娑婆世界东,次有世界名密训,如来于彼,或名平等……,或名大仙师……,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东方百千亿不可数世界,如来名号种种不同,南西北方上下四维亦复如是」,这一段经文中也提到释尊亦有时名号为毗卢遮那,因此,有些人就认为释尊即毗卢遮那佛,二者相同(即有同一如来藏之义);但依笔者所知,此为误会,此段经文只是说释尊以各种名号,在各世界依众生根器不同而为其说法渡生,只是有时亦叫毗卢遮那佛,如此而已,不是指二佛为同一佛。依笔者所知,此乃当释尊要对与毗卢遮那佛因缘较深的众生说法时,会以此名号较为方便。此段经文亦说明一个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一百亿是1010,而三千大千世界有109个四天下(即小世界),因此,娑婆世界的大小大概是「三千大千世界」的10倍。但依笔者所知,此娑婆世界是指华藏世界中央世界种之上第十三层所有的国土,不是只指中央释尊所化的国土;释尊所化娑婆秽土的范围,大概有百个中千世界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在《华严经》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我们所住娑婆世界的详细情况,此在《长阿含经》与世亲的《俱舍论》中有详述,下文再予说明。

  

  四、《无量寿经》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释尊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中都有详细开示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在无量寿经中,释尊开示,此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以法藏比丘身修菩萨行,累积功德无量无边,完成誓愿而圆满成就之净土。此净土「具足一切庄严,永无众苦,亦无诸难、恶趣、魔恼之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亦无铁围、虚弥等山。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经文中又说此净土有很多「宝树」,由一宝或多宝所成,又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众宝所成,此树在微风吹动时会演「无量妙法声音」。无量寿佛的讲堂精舍七宝庄严,周围有泉池交流,地上有菩萨、罗汉等在修行。泉池之畔有香树无数,出种种香。此水或急或缓或温或冷,随众生意而现,且其水波皆演微妙法音。此土又有「七宝池」,中有莲花,十方世界往生此净土者,皆于此莲花中自然化生。此土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一切所需皆随意念,一切所食,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此土之堂宇房舍或在平地或在虚空皆极庄严,皆随意现。众生皆在幽隐的房舍中修行。此为西方极乐净土之相状,其结构甚为简单,不像华藏世界那么复杂。

  

  五、长阿含经中的娑婆世界

  

  释尊在《长阿含经》中卷第十八世纪经阎浮提品中,就详细开示有关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释尊所开示的娑婆世界,是由「小世界」为最小单位扩充而成。在经文中,「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龙、四千大龙、四千金翅鸟、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树、八千大泥梨(地狱之义)、十千大山、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剎」,在此段经文中说明此娑婆世界的空间分布状况,一千个小世界集合成一群,称为「小千世界」,依笔者所知这些小世界在此群中的分布不一定很均匀。一千个「小千世界」又集合成一群,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之集合,则称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众生所住之处,称为一个「佛剎」。此即一佛在教化之处,此处是指释尊自己所化的「娑婆世界」,也就是《华严经》中所述「华藏世界」中央世界种上,第十三层的中心部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须弥山,四十亿个南赡部洲,十亿个日月。而《华严经》中所说毗卢遮那如来所化的娑婆世界有百亿个须弥山,百亿个日月,故它是第十三层含周围十三群佛土的总合,由《长阿含经》与《华严经》相对照,可知释尊所化的娑婆世界「约为」毗卢遮那佛所化娑婆世界的十分之一。

  

  在《长阿含经》世纪经中也开示「小世界」的状况,经文中说小世界是由地、水与风三轮所支持,最下为风轮,依虚空而住。小世界的中央是「须弥山」,此山高出水面84000由旬(约110万公里),其水下部份亦同高。须弥山半山腰有四大天王宫殿,山顶有三十三天宫,帝释住在其中,在三十三天之上虚空中有欲界、色界与无色界诸天宫,包括焰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自在天宫、梵加夷天宫、光音天宫……色究竟天宫,空无边处天……,有想无想处天。经文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即有想无想处天)是众生边际,众生世界,一切生、老、病、死、受阴、受有、齐此不过。

  

  经上说在须弥山周围大海中,有八重大山,离须弥山最近的叫「伽陀罗山」,此山高42000由旬,依次降低,最外围的山叫「金刚山」,此山只有300由旬高。在须弥山的四面有四个洲,其南边即人类居住的「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经上说此土南狭北广,纵广7000由旬。经文中又说四洲各有一棵大树王,南洲大树王名「阎浮」,此树高百由旬(约1300公里),其树围700由旬。经上又说在此小天下中,有各种植物,例如木瓜、甘蔗、竹子、栴檀等,有很多水池,也有很多动物,例如象王、龙王等。经上说雪山顶上的阿耨达池,七宝合成,阿耨达龙王居住此中,此龙王没有一般龙族的三种痛苦:即被热风灼身烧肤之苦、恶风吹龙所住宫殿使龙失去宝衣之苦与被金翅鸟吃食之苦。又说雪山之东有毗舍离城,其附近有洞穴名「善昼」,妙音干达婆王及五百眷属居其中,在此洞穴北面有一棵大树,名「善住」,其下有大象王,身纯白,力能飞行,随行有八千象王。

  

  《长阿含经》中,对四洲的北洲有详细描述,此洲名叫「郁单日洲」,其土正方,纵广10000由旬,有大树王高百由旬,此土的土地平整如常,没有坑坎,沙丘等,有自然而生的梗米可吃,其人住在天然的树下,有庄严树、衣树等自然提供衣服及庄严之用具。其人民没有病痛、蚊虫之苦,到处香花异草,无有冬夏之分,人的长相皆相同,不会衰老,皆如南洲二十几岁的年青人。大小便时,此土地自然开,结束后地又合起来。男女若相爱则嬉戏七日即怀胎,七日后就生产,胎儿放在街道中,由过路人以手指给小孩吸吮,即出乳汁,七日就长大成人。人死之后,不哭泣,也没有葬礼,只要放在街上,自然有鸟将尸体接到其他处所。经中说此土之人不受十善,但自然行十善,寿命千岁,死后往生天上。至于我们所住的南赡部洲,在《起世经忉利天品》有简单说明,只说人寿约百岁,以贩卖各种物品为生及人类有嫁娶等,其余未详说。《长阿含经》世纪经地狱品有提到娑婆世界中有各种地狱,有所谓「八大地狱」,每一个大地狱又有十六个小地狱,其位置在世界外围的两「大金刚山」之间,经中说此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光所不能照。此二山中,除了八大地狱外,还有较轻罪所受的「十地狱…

《以现代知识解读佛经中的各种世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