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對于大藏經中所收小乘部經典之統稱。原爲佛陀所說教法之總稱,大乘佛教于西曆紀元前後興起,遂有大乘經典之成立;相對于此,舉凡有阿含之經名者,皆爲小乘經典,阿含部遂成小乘經典之異名。關于阿含部之內容,南北傳佛教說法各異,北傳佛教謂長、中、雜、增一爲四阿含,總稱阿含部;南傳佛教于四阿含之外,稱雜部爲屈陀迦(巴Khuddaka )阿含,是爲五阿含。開元釋教錄卷十叁舉出小乘經重單合譯一五叁部,叁九四卷,明藏目錄舉稱小乘阿含部計一叁七部。
(術語)屬于阿含之部門也。原爲佛說之總稱,後大乘經興,舉凡有阿含之經名者,總名爲小乘,遂爲小乘經之異名。北方佛教謂長中雜增一爲四阿含,四阿含及屬于此者,總稱爲阿含部。南方所傳者,于四阿含之外,稱小乘雜部爲屈阤迦阿含,是爲五阿含。至元錄六出一百十一部,叁百叁十七卷。注曰:“重單合譯,阿含部類支派別行,並編于此。”明藏目錄舉稱爲小乘阿含部者一百叁十七部。又南方所傳之巴利聖典,于四阿含經外,現存屈阤迦阿含十五部。
屬于阿含的部門。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