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Agni 。(一)印度婆羅門教之火神。又作阿哦那、惡祁尼、阿只尼。意譯作火。據梨俱吠陀記載,其來源或存在形式有叁種,即叁界中,于天界爲太陽,于空界爲雷電之火,于地界則爲祭火。此爲印度教梵天、毗濕奴、濕婆叁神思想之萌芽。于梨俱吠陀中,特別贊美火神之贊歌占全部贊歌之五分之一,僅次于因陀羅。祭祀時能把祭品傳送給諸神,故被視爲諸神與人之間的使者。除人類、禽獸之外,火神亦普遍存于植物、水中;祭典之外,亦常于誕生、入門、結婚之時祭拜之。全身呈紅色,發光如太陽,面色如奶酪,無頭無足或叁頭七舌,十方皆面、金眼、千眼等。于諸神中與人類之關系最密切,
能破除黑暗,燒盡不淨,降魔除怪,亦被稱爲“羅刹(惡魔)之殺戮者”。此外,能降恩予崇拜者,並解救危難。
(二)即阿耆尼國。位于西域之古國名。又作烏耆國、焉耆國。東鄰高昌,西接龜茲。其地即今新疆天山南路東北部之喀喇沙爾(Karashahr)。(參閱“阿耆尼國”3657 )
(神名)即阿只儞。
西域記雲:舊曰烏耆,訛也。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