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出離煩惱系縛之家,即出離在家之生活,專心修沙門之淨行。半路出家,即指佛教徒中年棄俗出家。又一般俗語多以“半路出家”一語,轉喻中途改換職業,非自始即從事該行業,含有技藝尚未專精之意。
指不是從小而是成年後才出家當和尚或尼姑的人爲“半路出家”。出家,梵名波吠儞野Ayanyaka,出家在家的生活,修沙門的淨行。《維摩诘經·弟子品》:“我聽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同經《方便品》又說:“維摩诘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即出家””。後比喻不是本行出身後來改行的稱半路出家。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說:“先前讀書,後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無名氏)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