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中印度人。世稱寶掌千歲和尚、千歲寶掌。因出生時,左手握拳,至七歲剃發始展掌,故取名寶掌。據傳魏晉間東遊中土,入蜀地參禮普賢。師具大慈,常不食,日誦般若等經千余卷。一日向大衆道(卍續一叁八·四一上):“吾有願住世千歲,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有千歲之稱。
其後,參訪五臺、廬山等地,未久適逢達磨來華,師即向之請益,而得開悟。貞觀十五年(641)後,居止浦江之寶嚴寺。與朗禅師交遊甚笃,每遣白犬通問,朗禅師則遣青猿回覆,故有“白犬銜書至,青猿洗缽回”之語。師于顯慶二年示寂,傳言世壽達千余歲。
此外,或謂師系于隋代開皇十七年(597)來華,並創建天甯永祚寺,亦有謂師于貞觀十五年創立永祚寺。[五燈會元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二十四、佛祖統紀卷四十、大明一統志卷叁十八]
(人名)謂千歲寶掌和尚也。中印度人,于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左手握拳,七歲祝發,乃展,因名寶掌。魏晉間來遊此土,入蜀。一日謂衆曰:吾願住世千載,今年六百二十有六,後曆遊海內,唐顯慶二年,寂于浦江寶岩寺。見五燈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