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arhan。音譯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者,不再受生于叁界五趣之中,即永入涅槃,不受生死之果報,故稱爲不生。[大智度論卷叁]
(二)如來之異名。如來常住不生不滅,故稱爲不生。[楞伽經卷四]
(叁)“涅”字之義,謂衆法常住而無始生。據南本與北本涅槃經卷五載,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稱爲大涅槃。
(四)梵語anutpa^da。音譯阿耨波陀。大智度論卷四十八(大二五·四○八中):“阿提,秦言初。阿耨波陀,秦言不生。”
(術語)阿羅漢譯言不生。以畢竟不生于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衆法常住而無始生也。又梵雲阿耨波陀,譯言不生。真言之阿字,不生,以諸法之本初不生故也。又不生爲如來之異名,以如來常住不生不滅故也。凡諸法觀爲不生者,佛道之樞鍵也。智度論叁曰:“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中更生是名阿羅漢。”涅槃經曰:“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名大涅槃。”智度論四十八曰:“菩薩若一切語法中聞阿字,即時隨義。所謂一切法從初來不生相,阿提(&Amacron;di)秦言初,阿耨波陀秦言不生。”楞伽經四曰:“不生即如來異名。”
1.阿羅漢的譯名,因阿羅漢已經了脫生死,不再生于叁界六趣之中。2.如來的別名,因如來常住在不生不滅的境界之中。 - 陳義孝編
集論五卷十五頁雲:何故此滅複名不生?永離未來相續生故。 - 朱芾煌
阿羅漢譯言不生。以畢竟不生于叁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衆法常住而無始生也。《涅槃經》曰:“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名大涅槃。”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