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不正知?不正知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不正知”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正知”的解釋

  梵語a-sam!prajanya。心所(心之作用)之名。指誤解所觀之境之精神作用。即不符合佛教教義之認識。以此心所遍滿一切染心,故說一切有部將之攝屬十大煩惱地法;于唯識宗,以其爲八大隨惑之一,並認爲不正知既以障蔽正知之故,易于毀犯爲業,故有敗壞戒律之作用;俱舍宗則視其爲被煩惱所汙之智慧,故不認爲是獨立之心所。又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以之爲“癡”之一部分。[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卷四十叁、俱舍論卷四、成唯識論卷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正知”的解釋

  (術語)誤解所觀之境也。唯識論六曰:“不正知于所觀境謬解爲性。”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不正知”的解釋

顯揚一卷九頁雲:不正知者:謂于身語意行,不正了住,染汙慧爲體。能障正知爲業。乃至增長不正知爲業。如經說:有失念者,住不正知;乃至廣說
二解  成唯識論六卷二十頁雲:雲何不正知?于所觀境,謬解爲性。能障正知,毀犯爲業。謂不正知者,多所毀犯故。有義,不正知,慧一分攝。說是煩惱相應慧故。有義,不正知,癡一分攝。瑜伽說此,是癡分故。令知不正,名不正知。有義,不正知,俱一分攝。由前二文,影略說故。論複說此遍染心故。
叁解  雜集論一卷十八頁雲:不正知者:煩惱相應慧爲體;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語心行,毀犯所依爲業。不正知身語心行者:謂于往來等事,不正觀察。以不了知應作不應作故,多所毀犯。
四解  五蘊論五頁雲:雲何不正知?謂于身語意現前行中,不正依住爲性。
五解  廣五蘊論十二頁雲:雲何不正知?謂煩惱相應慧,能起不正身語意行爲性。違犯律行所依爲業。謂于去來等,不正觀察故;而不能知應作不應作,致犯律儀。
六解  大毗婆沙論四十叁卷四頁雲:雲何不正知?答:非理所引慧。問:此中何故問少答多?謂不正知,唯染汙慧。非理所引慧,通染及不染。雲何知然?如業蘊說:諸意惡行,皆是非理所引意業。有是非理所引意業,非意惡行。謂一切有覆無記意業,及一分無覆無記意業。故知非理所引慧,名通染不染。答:此中非理所引慧者,應知唯攝諸染汙慧。所以者何?非理所引,略有二種。一者、世俗。二者、勝義。今說勝義非理所引,故知唯攝諸染汙慧。唯染汙法,名爲勝義非理所引。無覆無記,但由世俗得彼名故。如彼卷四頁至七頁廣辯。
七解  品類足論叁卷二頁雲:不正知雲何?謂非理所引慧。
八解  界身足論上叁頁雲:不正知雲何?謂非理所引慧。 - 朱芾煌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不正知”的解釋

缺乏清楚的辨別理解,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不正知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