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曹洞宗?曹洞宗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曹洞宗”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曹洞宗”的解釋

  略稱洞家。我國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叁宗之一。以洞山良價(807  ~869)爲宗祖。宗名曹洞之由來有二說:一說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其師徒所住之山爲名。本應稱洞曹宗,爲習慣故稱曹洞;另一說取曹溪慧能之曹與其法孫洞山良價之洞,合稱爲曹洞宗。取六祖曹溪慧能,系以此表明本宗乃六祖正風之嫡傳,慧能門下以青原行思、南嶽懷讓二者最傑出,本不分嫡庶,後一宗之法分爲二。良價初就五泄山靈默出家,不久即上嵩山受具足戒,從雲岩昙晟受心印,即傳承慧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俨、雲岩昙晟之一脈。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59)于新豐山接化學徒,後至筠州洞山大張化風,又作寶鏡叁昧歌以提倡自宗綿密之家風,立五位綱格,推出偏正回互之幽玄,明示修行工夫即本來面目自在之妙用。門下有雲居道膺、曹山本寂,本寂得心印,有出藍之譽,能彰顯五位旨訣,于撫州曹山崇壽院及荷玉山大振禅風。其後曹山法系斷絕,曹洞宗唯賴雲居道膺一脈,繼嗣不絕。道膺六傳至芙蓉道楷,于芙蓉湖畔結庵接化,門下有丹霞子淳,子淳之下有真歇清了、天童正覺。清了嘗作淨土說一篇勸進淨土;正覺住天童山接化徒衆叁十年,對臨濟宗大慧宗杲之看話禅大倡默照禅,又嘗作頌古百則,世稱宏智頌古,萬松行秀評唱此頌古百則,流傳于世,即指曹洞宗所珍重之從容錄。清了之下,經天童宗珏、雪窦智鑒傳天童如淨,大振曹洞宗風。本宗盛衰,衰不若沩仰、法眼;盛不及雲門、臨濟,勢若處中道。宋以後,本宗分少室雪庭之福裕、雲門之圓澄、壽昌之慧經等叁派弘傳于北方。又芙蓉道楷十九傳至無明慧經,于明萬曆年間重振法席,門下有博山元來、覺浪道盛、鼓山元賢等。元賢傳爲霖道霈;道成傳闊堂大文,大文傳興俦心越,心越曾于康熙十六年(1677)遊化日本。

  日本希玄道元嘗來我國天童山就如淨受法,向日本傳入曹洞宗,是即該國曹洞宗之初傳,以永平寺爲曹洞宗本山,門下學徒常逾千人,以孤雲懷奘、永興诠慧、了然法明等最著。龜山天皇(1259~1274)嘗賜紫衣予本宗之義尹,其法系繁興,世稱寒嚴派。另有梅岩義東開普濟寺,門下出十叁傑,是即普濟十叁派。永仁四年(1296)以後,本宗瑩山紹瑾遊化各地叁十年,晚年止住能登諸嶽寺,改律院爲禅刹,名諸嶽山總持寺。日本曹洞宗至紹瑾有突破性發展,改革“只管打坐”之禅風,吸收民間流行之祈禱儀式,積極在民間傳教。而本宗概由紹瑾門下顯揚。明治叁十一年(1898),總持寺焚毀,大本山乃遷武藏之鶴見,能登舊地則單置別院。

  本宗宗風在以坐禅辦道勤開向上一路,以探究學者心地爲接機之法,即所謂“曹洞用敲唱”,師家應學人之敲而唱之,其間不容毫發。教義上承希遷之“即事而真”,意謂個別事物(事)顯現世界本體(真,即理,乃指佛性),理事“互回”(相應互涉),進而擴充爲君臣五位,從理事、體用關系上說明事理不二、體用無礙的道理。在日本,高祖道元禅師之正法眼藏、太祖紹瑾禅師之傳光錄、坐禅用心記皆在闡揚本家宗風。所傳禅風講求默念不動,稍失潑辣禅機,故當臨濟宗成爲權門右族之歸向時,本宗在士庶努力下,施教于邊陲之地。[五燈會元卷十叁、宗門十規論、人天眼目卷叁、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曹洞宗”的解釋

  (流派)禅宗五家之一。出所有二說:一爲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孫。洞山之名,二爲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後者顛倒行次,爲語便也。祖庭事苑七曰:“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猶慧遠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遠而不言遠持,蓋由語便而無他。叢林或指曹爲曹溪,蓋不知世裔來曆之遠近,妄自牽合。”然以前者爲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雲岩,雲岩傳良價禅師。住瑞州洞山,洞山傳本寂禅師。住撫州曹山,其說立五位君臣以爲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爲正位,臣爲偏位。正位即空界,偏位即色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曹洞宗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