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名Pa=n~cavim!s/ati -sa^hasrika^-prajn~a^pa^=ramita^ 。凡二十七卷(或叁十卷、四十卷),計九十品。後秦鸠摩羅什譯。又稱大品般若經、新大品經、大品經、摩诃般若經。收于大正藏第八冊。本經即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爲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之同本異譯尚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梵文二萬五千頌般若與本經相當,分爲八品,印度稱之爲中般若。龍樹菩薩之大智度論百卷爲本經之釋論。此外,中國、日本對本經所作注釋書亦甚多。[出叁藏記集卷二、卷八、曆代叁寶紀卷八、開元釋教錄卷四]
(二)梵名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凡十卷,計二十九品。後秦鸠摩羅什譯。又稱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小品般若經、新小品經。收于大正藏第八冊。本經即大般若經之第四分(卷五叁八~五五五)。系闡說般若波羅蜜之法。其同本異譯有道行般若經十卷(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明度無極經六卷(吳·支謙譯)、摩诃般若波羅蜜多鈔經五卷(前秦昙摩蜱與竺佛念共譯)。梵文八千頌般若與本經相當,于尼泊爾爲九部大經之一。本經有師子賢(梵Haribhadra )作之梵文本釋論。[出叁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四]
(經名)有同名二經:一,二十七卷(明本叁十卷),羅什譯,是與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同本。一,十卷,同羅什譯,是與大般若經之第四分同本。以此二經同名,故分之,二十七卷本稱爲大品般若經。十卷本稱爲小品般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