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門所傳之戒律。又稱達磨一心戒、達磨一乘戒、禅門大戒、禅門戒、佛祖正傳菩薩戒。即西天二十八祖次第相承遞傳之大乘菩薩戒。又曹洞宗以叁歸依戒、叁聚淨戒、十重禁戒等十六條爲禅戒內容,故又稱十六條戒。
禅戒之由來,以梵網經爲開端,具體內容則系根據達磨之一心戒文。據宋代宗赜之禅苑清規卷一受戒條載,參禅問道以戒律爲先。我國唐代即有禅戒之說,宋代宗赜等複倡受戒之說;永明延壽亦倡導戒行,爲四衆授菩薩戒;此皆爲禅戒弘傳之證。
戒律原爲一種道德規律,然于禅戒,又謂佛心即戒,而有佛心戒、佛性戒等稱,即以修習坐禅來持戒;若就此禅戒一致之義而言,禅戒並不意味禅宗之戒法。此外,禅定與戒律,或禅宗與律宗,皆並稱爲禅戒。[萬善同歸集卷六、永明自覺禅師自行錄、宋高僧傳卷八、沙彌律儀要略]
(術語)禅定與戒法。又禅宗與律宗。
1.禅定與戒法。2.禅宗與律宗。 - 陳義孝編
禅定與戒法。禅宗與律宗。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