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dhya^yin,巴利語jha^yin。通達禅定之比丘。原始佛教時代,阿羅漢爲通曉一切禅法者;以後至部派佛教時代,比丘間産生各種專門人才,如經師、律師、論師、叁藏師、法師、禅師等。其中專意坐禅,通曉禅定者,稱禅師。在中國,禅師之稱,不限用于禅宗名德,于天臺宗、淨土宗、叁階教等專習坐禅者,亦稱禅師。續高僧傳習禅篇收載之達磨禅師、慧文禅師、慧思禅師、保志禅師、道綽禅師、信行禅師等即屬其例。
後朝廷亦賜有德之僧予禅師號,中國以禅宗北宗之祖神秀獲谥“大通禅師”爲最早。後有南宗之祖慧能于示寂後百余年獲谥“大鑒禅師”。生前即有賜號者,以宋代宗杲之受賜“大慧禅師”爲嚆矢。
(術語)修禅定之師也。善住意天子所問經曰:“天子問:何等比丘得言禅師?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此禅師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師。”獨孤及文曰:“間生禅師,俾以教尊。”叁教指歸一曰:“修心靜慮曰禅師。”毗奈耶雜事十叁曰:“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禅師,不以同類令聚一處。”禅師之稱號有二種:一系天子之褒賞,一禅僧呼前人爲禅師。師家衆僧通用之,天子之褒賞始于陳宣帝大建元年,崇南嶽慧思和尚爲大禅師;唐中宗神龍二年賜化宗神秀上座以大通禅師之谥號。
專修禅定的出家人。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