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道谛?道谛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道谛”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道谛”的解釋

  梵語ma^rga-satya,巴利語  magga-sacca。又作道聖谛(梵ma^rga^rya  -satya  )、趣苦滅道聖谛、苦滅道聖谛、苦出要谛。爲佛教基本教義“四聖谛”之一。道谛,即指欲達苦滅之境而依之修行的八正道。據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谛經載,所謂苦滅道聖谛,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八正道。

  有關道谛之內容,諸經論所述不一,于原始佛教之根本聖典阿含經中,系以八正道爲道谛,一般亦多采用此說;另如大智度論卷十九、成實論卷二“四谛品”、四谛論卷四分別道谛品之說,則爲廣義之看法,包括叁十七覺支,即: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支等。

  關于道谛之自性,各論書與諸部派之間頗有異說,據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之說:(一)  阿毗達磨諸論師多以有學法與無學法爲道谛。(二)譬喻論師以奢摩他(梵samatha  ,止)與毗缽舍那(梵vipas/yana^  )爲道谛。(叁)分別論者以有學法之八正道爲道,亦爲道谛,其余之有學法及一切無學法僅爲道,而非道谛。(四)說一切有部之大論師妙音(梵Ghos!a  )及如是說者認爲用以對治墮于自相續或他相續的五蘊之法,或用以對治有情數及無情數的諸蘊之法,皆爲道,亦爲道谛

  此外,唯識家以道谛配于七真如中之正行真如,並以遍、依、圓等“唯識叁性”來解說道谛之相:(一)知道,又作遍知道,即能了知遍計所執之無體。(二)除道,又作永斷道,即能斷盡由各種外在因緣而生起(依他起)之假法。(叁)證得道,又作證道,即能體證人空、法空二空之理。[增一阿含經卷十七、法蘊足論卷六聖谛品、叁無性論卷上、成唯識論卷八、大乘義章卷叁本](參閱“四谛”184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道谛”的解釋

  (術語)四谛之一。無漏之叁學可以到涅槃之正道也。此道谛爲因,滅谛爲果,滅谛者,涅槃也。是爲出世間之因果。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道谛”的解釋

  四谛之一。見四谛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道谛”的解釋

瑜伽六十四卷十頁雲:雲何道谛?謂資糧道、若方便道、若清淨道、如是一切、總略爲一,說名道谛。世尊就勝,依能攝受沙門果證,但略顯示八聖支道、名爲道谛。資糧道者:有十叁種。如聲聞地已說應知。方便道者:若就最勝;謂于暖頂忍世第一法位中所有一切諸念住等菩提分法。清淨道者:謂于見道修道究竟道中,卽彼所攝所有一切菩提分法。究竟道中所有能引諸功德道、彼亦皆入道谛數中。又諸菩薩方便道者:謂六波羅蜜多所攝。清淨道者:謂般若波羅蜜多所攝。此約最勝說。非不一切菩提分法,皆遍修習。
二解  瑜伽六十六卷叁頁雲:複次若能證解第一義谛所有正見,及正見爲先、一切聖道;是名道谛。複次欲令于苦,遍知;于集,永斷;于滅,作證;于道,修習;故略建立諸聖谛相。若廣建立;當知其相、無量無邊。又六十八卷二頁至五頁廣釋。
叁解  雜集論八卷十七頁雲:雲何道谛?謂由此道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略說道谛相。今于此中、依四聖谛,以其作用,顯道體相。如彼卷十七頁至十卷十六頁廣釋。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道谛”的解釋

  道以能通爲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爲道。略則戒、定、慧,廣則叁十七道品。此叁十七合爲七科,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爲七科。分述如次: - 明·楊卓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道谛”的解釋

四谛之一,見四谛條。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道谛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