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大寺?大寺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大寺”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寺”的解釋

  巴利名Maha^-viha^ra  。音譯摩诃毗诃羅。乃錫蘭古寺院,位于舊都阿■羅陀補羅城(巴Anura^dhapura  )之大眉伽林(巴Maha^-meghavana  )。西元前叁世紀,天愛帝須王(巴Deva^nam!piyatissa,  247  B.C.~207  B.C.  在位)時,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梵Mahinda  )奉阿育王之命至錫蘭弘法,于阿■羅陀補羅城之眉沙迦山(巴Missaka  ),爲王宣說象迹喻小經(巴Cu^l!ahatthipadopama^suttanta  ),並于七日間度化八千五百人,王乃于大眉伽林營造本寺。摩哂陀之妹僧伽蜜多(巴Sam!ghamitta^  )亦應王之請,由印度摩揭陀國佛陀成道處攜帶佛陀伽耶之大菩提樹枝至錫蘭,植于大眉伽林。本寺遂成爲錫蘭上座部(巴Therava^da  )佛教文化及教育中心。

  西元前二世紀末,木叉伽摩尼王(巴Dut!t!haga^mani^  )複于寺西建摩利遮婆提寺(巴Maricavatti  ),寺北建銅殿(巴Loha-pa^sa^da  )等。西元前一世紀,婆他伽馬尼王(巴Vat!t!aga^man!i  )于阿■羅陀補羅城建立無畏山寺(巴Abhayagiri  )獻與大寺之長老摩诃帝須(巴Maha^tissa  ),後摩诃帝須被大寺擯出,其門徒遂與大寺分離而占據無畏山寺,號稱無畏山寺派。此後錫蘭佛教徒分裂爲大寺派與無畏山寺派,兩派展開佛教領導權之爭。四世紀初,摩诃勝軍王(巴Maha^sena  )大肆破壞本寺,然由于宰相眉伽槃那跋耶(巴Meghavan!n!a^bhaya  )舉兵勸谏,王乃謝罪,重建大寺,爾後漸次恢複繁榮。據高僧法顯傳記載,當其西遊之時(五世紀初),寺中住有比丘叁千,寺運之興盛,可以想見。至第五世紀摩诃男王(巴Maha^na^ma  )時,佛音(巴Buddhaghosa  )獲得大寺所傳之叁藏及注疏,並將之譯爲巴利語。

  本寺爲錫蘭最初之精舍,古來即爲錫蘭島佛教中心,傳下諸多經典注釋口訣等,現存巴利叁藏殆皆本寺所傳。後隨國運之衰微而次第頹廢。十二世紀末波洛卡摩婆诃王(巴Parakkamaba^hu  )時,亦曾興盛一時,後歸于廢墟,今僅存菩提樹及銅殿等遺迹。[翻梵語卷八、大王統史(巴Maha^-vam!sa  )15,  20,  25,  33,  35,  36,37、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羅國條](參閱“大寺派”781、“錫蘭佛教”632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寺”的解釋

  (雜名)梵語,摩诃毗诃羅Mah&amacron;vih&amacron;ra,玄應音義十六曰:“梵言毗诃羅,此雲遊諸僧遊履處也。舊本以寺代之,寺之言司也。”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大寺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