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說一切有部所立十四不相應法中之“得”。謂一切有情法系于人身而不離,故喻爲繩,稱爲得繩。例如造善惡諸業,一旦所造之業既成過去,然“得”將諸業系于身,令于未來受其果報。摩诃止觀卷七上(大四六·九叁下):“如系鳥在籠,欲去不得,心識亦爾。籠以四大,系以得繩,心在色籠,無處不至。業繩未斷,去已複還,籠破系斷,即去不反。”(參閱“得”4548)
(術語)有部所說,十四不相應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系于人身中不離,因而譬爲繩。如善惡諸業,一旦所造之業,既入過去,有得系彼之諸業于身,故至未來而使受其果也。止觀七曰:“籠以四大,系以得繩。心在色籠,無處不至。業繩未斷,去已複還。”見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