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唯識中道?唯識中道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唯識中道”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唯識中道”的解釋

  (術語)法相宗所立。一切萬有,唯識所變,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遍計所執者,以情有故爲非空,以理無故爲非有,依他起性者,以非有故爲空,以似有故爲有,圓成實性者,以真空故爲非有,以妙有故爲非空。就此一法上而論,非有非空之二義並存,是稱一法中道。今叁性對望而論,現于虛妄認識上之一切萬法(即遍計所執之法)悉爲虛妄之影像,而非實有之法,情有理無也。然自實之種子變現之依他起諸法,假令非常住實在而不可謂爲無,如幻假有也。圓成實性之真如,真空妙有,其體空寂,真實圓滿之實在也。一切諸法皆具此叁性,故空有不可不斷,是非有非空之中道也。此爲叁性對望之中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唯識中道”的解釋

此爲唯識宗所立的中道。唯識宗立叁自性、叁無性,即在于顯示非空非有的“唯識中道”。而唯識中道的理論根據,系建立在《辨中邊論》兩首頌上。頌文是:“虛妄分別有,于此二都無,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以上頌文的意思是說:能取者,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取者,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境,而此兩者,都是在識的虛妄分別上而有,實際上這二者都是無,能取和所取都是空。因此一切事物,有爲無爲,不是沒有,故稱非空;也不是有,故稱爲非不空。非空非不空,就是中道。《成唯識論》卷七曰:“我、法非有,空識非無,離有離無,故契中道。”唯識中道有一特點,即是和叁自性、叁無性結合在一起。唯識家以爲,世間萬法——一切事物中都有叁自性,一切事物中也都有叁無性,叁自性說明有(非空),叁無性說明空(非有),所以唯識家把唯識的終極道理,歸之于非空非有的中道。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唯識中道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