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梵名Ks!itigarbha ,音譯作乞叉底檗婆。地,住處之義;藏,含藏之義。即受釋尊之付囑,于釋尊圓寂後至彌勒菩薩成道間之無佛時代,自誓度盡六道衆生始願成佛之菩薩。關于地藏菩薩之名義,地藏十輪經卷一以(大一叁·七二二上)“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稱地藏。大方廣十輪經卷一以地藏爲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寶藏)之義;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顯“如來藏”。
據大方廣十輪經卷一序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等載,地藏菩薩由過去之大悲誓願力,示現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羅王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刹身、地獄身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以教化衆生,並特別愍念五濁惡世受苦衆生,應衆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衆生之善根。地藏菩薩常變現如是無數之化身濟度衆生,故又稱爲千體地藏。
地藏菩薩之本緣故事,有多種說法。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仞利天宮神通品載,地藏菩薩于過去久遠劫前,爲大長者之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之相好莊嚴,而産生恭敬景仰之心,爲證得此莊嚴之相,而發願盡未來際不可計劫,度脫六道罪苦衆生。同經同品又謂,地藏菩薩爲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之一婆羅門女,爲救度其母出離地獄,而爲母設供修福,並發願盡未來劫廣度罪苦衆生。又同經閻浮衆生業感品亦舉出二說:(一)地藏菩薩于過去久遠劫時爲一國之王,其國內人民多造衆惡,遂發願度盡罪苦衆生皆至菩提,否則不願成佛。(二)地藏菩薩于過去久遠劫時爲一女子,名爲光目,其母墮于地獄受苦,光目爲救度之,而發願救拔一切罪苦衆生,待衆生盡成佛後,方成正覺。上記諸說皆隨地藏信仰而廣傳人間,故佛教中常以“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語來形容地藏菩薩慈悲憐愍之廣大誓願。
地藏菩薩之形像有多種,大日經卷叁等以之爲菩薩形,並飾以寶冠、璎珞等。大方廣十輪經卷一等則以之爲沙門形。一般廣爲流傳之形像,爲內秘菩薩行,外現沙門形,左手持寶珠,右手執錫杖,或坐或立于蓮花上。
在密教中,地藏菩薩爲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之主尊,呈菩薩形,左手持蓮花,花上有如意寶幢,右手持寶珠,坐于蓮花上。密號爲悲願金剛、與願金剛。叁昧耶形爲寶珠或蓮花上之幢。種子爲凕(i,伊),或嵔(ha,诃)。真言有二種,一般多用“南麼叁曼多勃馱喃诃诃诃微娑麼曳莎诃”。印相爲旗印;陀羅尼集經卷六則以印相爲法身印及法印。又金剛界曼荼羅中,南方寶生如來四親近中之金剛幢菩薩,與地藏菩薩同體異名。此外
,據八大菩薩曼荼羅經所舉,地藏菩薩爲八大菩薩之一。或謂地藏菩薩與觀音、勢至、龍樹等菩薩皆爲阿彌陀佛之脅侍,稱爲阿彌陀五佛。亦有謂阿彌陀佛于因位時之法藏菩薩,與地藏菩薩爲同體。
我國自隋唐之後,崇尚地藏菩薩之信仰極爲興盛,例如隋代之信行依地藏十輪經而高倡“普佛普法”之說與地藏菩薩禮忏法,當時稱爲叁階教。此外,宋代之常謹撰有地藏菩薩靈驗記一書,書中即收錄梁代至宋代有關地藏菩薩之叁十二種靈驗事迹。由于此信仰之普遍,故時人每輾轉模畫地藏菩薩像,置于寺院或私人佛堂以禮拜供養之,其較著名者有梁代漢州德陽縣善寂寺東廊壁上之地藏菩薩像。
又我國佛教界視地藏菩薩爲四大菩薩之一,相傳其應化說法之道場在安徽省九華山。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載,地藏菩薩降誕爲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後于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修道,居數十年示寂,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肉身殿,相傳即爲地藏菩薩成道處。
地藏菩薩以悲願力救度一切衆生,尤其對地獄中之罪苦衆生特別悲愍,而示現閻羅王身、地獄身等廣爲罪苦衆生說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閻羅王爲地藏菩薩之化身。如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中,即舉出閻羅王之本地爲地藏菩薩之說。又如我國民間信仰中,地獄思想受“地藏菩薩本願經”之影響甚深,而視地藏菩薩爲地獄之最高主宰,稱之爲幽冥教主,其下管轄十殿閻王。近時于敦煌千佛洞發現之地藏十王圖,即繪有地藏菩薩及十王等之像,並附有宋代太平興國八年(983)造立之銘文。
據地藏十輪經卷一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爲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謂,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然爲教化衆生,故仍在聲聞、辟支佛地,而不願成佛。同經並舉出,至心稱念地藏菩薩之名號,或禮拜供養地藏菩薩之畫像、雕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墮惡道,並能獲得十種或二十八種利益。
在日本,地藏菩薩之信仰始自平安中期,興盛至今。此一信仰于鐮倉時代以後,滲入民間信仰。如以示現于塞河原之地藏菩薩爲兒童之救護者,並有和贊歌頌之。又如育子地藏、子安地藏專事救護育子之事。此外,參禮六地藏(教化六道之地藏菩薩)、延命地藏、勝軍地藏者亦頗多。[金剛叁昧經、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七、舊譯華嚴經卷四十四、大寶積經卷一、地藏菩薩陀羅尼經、大日經卷一至卷四、地藏菩薩儀軌、預修十王生七經、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卷九、大日經疏卷五、卷十、卷十叁、法苑珠林卷十四、景德傳燈錄卷十一](參閱“六地藏”1259、“延命地藏”2878、“閻魔王”6340)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中國民間熟悉的菩薩。也稱爲“地藏王菩薩”、“地藏”。如巴金《秋》四叁:“這天(指農曆七月叁十日)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又如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六:“請來了便贊。從觀音大士,玉帝,地藏,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藏菩薩,梵名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等記載,他“安忍不動如大地”,故名。傳說他受佛的囑托,在釋迦佛已經入滅而彌勒佛尚未降生的這段時期度化衆生。他曾發下大誓願,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民間因有地藏王主幽冥之說。相傳唐時航海來九華山的新羅國太子金喬覺是地藏化身,他住九華山數十年,伀化後肉身不壞,全身入塔,後建肉身殿。九華山遂成爲地藏菩薩的道場。(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