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二道?二道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門名義集、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二道”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一)無間道與解脫道。乃斷惑證理之二道。(一)無間道者,謂正斷惑之智慧。其智不爲惑所間隔,故稱無間,舊譯爲無礙道。(二)解脫道者,謂正證理之智慧。其智離惑之系縛,自在證理,故稱解脫。凡斷一切惑,必存此二道,無間道乃前念之因道,解脫道爲後念之果道。[俱舍論卷二十五]

  (二)難行道與易行道。淨土宗之判教學說。爲龍樹菩薩所判。(一)難行道,指淨土宗以外之教說,謂于此娑婆世界,修六度萬行,入聖得果之道。此法難行,故稱難行道。(二)易行道,指淨土宗之教說,乃念佛往生淨土,于彼土成佛之道。此法易行,故稱易行道。[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教行信證卷六本]

  (叁)有漏道與無漏道。(一)有漏道,乃叁乘之行人,見谛以前之一切行法。(二)無漏道,爲見谛以後,順谛理所修之行法。漏者,煩惱之意。見谛以前,未斷一毫之煩惱,故稱有漏;見谛以後,已斷一分之煩惱,離煩惱之垢染,故稱無漏。[俱舍論卷二十叁、卷二十四]

  (四)教道與證道。前者乃如來方便教示之道,後者爲諸佛所證之實理。[十地經論卷一、大乘義章卷九]

(五)謂大小便之二處。佛祖統紀卷叁十(大四九·二九八下):“殘穢在身,爲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四分律卷叁、佛所行贊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名數)大小便之二處。佛祖統紀叁十曰:“殘穢在身,爲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囗@又]無礙道,解脫道也。新譯曰無間道,解脫道。斷惑證理之智慧名也。正斷惑之智慧爲無礙道,正證理之智慧爲解脫道。無礙者,正對破惑而智不爲惑所障礙也。無間者其智不爲惑所間隔也。解脫者其智離系縛于惑也。自在證理之義也。凡斷一切之惑,必存此二道。俱舍論二十五曰:“無間道者,謂此能斷所應斷障。解脫道者。謂已解脫所應斷障最初所生。道義雲何?謂涅槃道,乘此能往涅槃城故。”[囗@又]一、難行道,修難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謂在此娑婆世界,欲修六度萬行而因以成佛也,此法難行,故謂之難行道。二、易行道,易修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謂信阿彌陀佛往生淨土而因以成佛者,此法易行,故謂之易行道。是龍樹菩薩所判,而淨土門諸家之教判皆依之。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曰:“至阿惟越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中略)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地(Avaivartya)者。”[囗@又]一、有漏道,叁乘之行人于見谛以前之一切行法,悉雲有漏道。二、無漏道,叁乘之行人于見谛後順谛理所修之一切之行法,皆曰無漏道。漏者,煩惱之異名也,見谛已前,未斷一毫之煩惱,其所修之行法,悉雜煩惱之垢染,故雲有漏。見谛以後,已斷一分之煩惱,離煩惱之垢染,故其行法謂之無漏。[囗@又]一、教道。方便教示之道也。二、證道。諸佛所證之實理也。此教證之二道。據十地論一,所謂“歎說者于中有二種:一者爲說阿含義,二者爲證入義。”而立。大乘義章九曰:“證教兩行出地經論,所言證者,乃知得之別名也。實觀平等契如,故名證。(中略)上德下被爲教。”然如天臺一家,借此教證二道:一以判今昔之權實,一以釋別教之教權證實。判今昔之權實者,前四時系隨他意之說,故判爲教道之方便。第五時,系隨自意之說,故判爲教道之真實(玄義叁)。釋別教之教權證實者,四教雖均有教證之二道,然藏通之二教,隨于界內之機情而說,故其教勿論,論其所證之理,亦爲偏真之空理,則教證均爲權也。圓教,能入之教門,所入之理,均隨佛之自意,則教證均爲實也。惟別教能入之教門,隨于界外鈍根之機情,次第斷破九界二邊之法,而顯佛界中道之理,是爲隨情之權。然所入之理,稱爲中道,九界即佛界,不爲中偏所隔,故與圓教同爲證實也。爲釋此教證之權實,借用彼二道之名耳(輔行叁),由此而輔行出約行約說二種之教證。約行之教證,就行人之觀行而立教證也。別教之行人,地前之間,依佛之隔曆次第之方便教,修次第之叁觀,故以之爲教道。至于初地,則自證入圓融之叁觀,故以之爲證道。蓋地前之觀行,爲教道方便。地上之觀行,爲證道真實也。約說之教證,就如來之說法而別教證也。佛對于地前之人,通于一教之始終(即地前以上)。就別教之當分,說隔曆次第之法,爲約說之教道。又佛對于地前地上之人,詳說中道,爲約說之證道。由此而論。于別教論證道,非別教當分之說,乃存行人之親證隔曆(約行之證道),及默示如來已證之圓融而已,因而可知別教之分際。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出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一有漏道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波羅蜜。能成就世間有漏生死之果。是名有漏道。(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二無漏道謂般若波羅蜜。能成就出世間無漏涅槃之果。是名無漏道。(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出止觀輔行記]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謂別教菩薩。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憑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約行教道。二謂如來與住行向諸位菩薩。說登十地之法。是名約說教道。(十住者。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出婆娑論並淨土十疑論]  一難行道論雲。于五濁惡世無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蓋言娑婆世界。塵境粗強。五欲障蔽。難入于道。故名難行道。(五濁者。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也梵語阿鞞跋致。華言不退轉。梵語娑婆。華言能忍。謂于此世界能忍受諸惡也。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二易行道謂憑信佛語。修行念佛叁昧。求生淨土。複乘阿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出析玄記]  一無間道謂聲聞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斷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見惑之所間隔。是名無間道。(八忍者。苦法忍。苦類忍。集法。集類忍。滅法忍。滅類忍。道法忍。道類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無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滅谛。道谛也。)二解脫道謂聲聞初果之人。依于八智。能證八谛下無爲之理。此八智已離惑縛。是名解脫道。(八智者。苦法智。若類智。集法智。集類智。滅法智。滅類智。道法智。道類智也。)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1.難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經教,在此土積累功勳,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攝;凡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于彼國中,仗佛威神,終成正覺者,皆屬易行道攝。2.有漏道和無漏道。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道就是帶有煩惱不清淨的道法,加叁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 - 陳義孝編

【法門名義集】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一者見道。二者修道。見道者。昭理名見。增明曰修。見是解也。修道者。修是修行也。能除壅障。名之爲道 - 唐·李師政 撰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二道”的解釋

有二種解說。

  一是難行道與易行道。

  難行道:凡依經教,在此土積累功德,斷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屬難行道。

  易行道:凡依念佛法門,往生淨土,於彼國中仗佛神威,終成正覺者,皆屬易行道。

  二是有漏道與無漏道。

  有漏道就是帶有煩惱不清淨的道法,如叁乘行人在見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法。

  無漏道是無煩惱及清淨的道法,如叁乘人在見到真谛以後而順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二道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