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二法身?二法身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二法身”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名數)有五種(一)金光明經所說。一理法身,本覺之理性,諸佛衆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衆生,爲無明隱沒,在諸佛爲始覺之智顯現者,名之爲理法身。二智法身,始覺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覺之智究滿,與本覺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金光明經曰:“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如如者平等之義)。(二)菩薩璎珞經所說。一果極法身,即法性法身也。二應化法身,即方便法身也。璎珞經下曰:“有二法身:一果極法身,二應化法身。其應化法身如影隨形,以果身常故應身亦常。”(叁)璎珞經所說。一自性法身,即前之真身也。二應化法身,即前之應身也,以應化而名法身者,全攬法身爲應化也。是依理事不二之大乘實相。璎珞經上曰:“從初地至後一地,有果報神變二種法身:一法性身,二應化法身。”(四)昙鸾所立。一法性法身,證得法性理體之佛之真身也,攝于叁身中之法身報身中。二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示現衆生化益方便之佛之應化身也。此二法身即真應之二身,法性生身之二身也。論注下曰:“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五)元照所立。一理法身,如來所證之真理也。二事法身,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法也,是大小二乘相對之二法身也。資持記上一之叁曰:“法身亦二:一理法身,即所證理顯。二事法身,即五分德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名數)有種種。見法身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出華嚴經疏]  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謂性淨明體。本來離念。等虛空界。無所不遍。諸佛衆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二智法身智即修德也。謂究竟始覺之智。契合清淨本覺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二。智所現故。是名智法身。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出無著論]  一智相法身謂具足智慧。方能演說諸法。是則說法爲智慧之相。由此智相。得至法身住處。故名智相法身。二福相法身謂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故金剛經雲。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揭等。爲人演說。其福勝彼。由此福相。得至法身住處。故名福相法身。(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砗磲。碼瑙。赤真珠也。)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出起信論疏]  一言說法身謂法身無相。本離言說。雖離言說。非言莫顯。故名言說法身。二燈得法身謂法身體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顯。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覺之心。契于本覺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覺。是名證得法身。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1.金光明經所說的理法身和智法身。理法身者,諸佛與衆生同具的本覺理性,在衆生爲無明所隱沒,在諸佛則爲始覺之智而顯現;智法身者,始覺之智究竟,與本覺之理契合。2.菩薩璎珞經所說的果極法身和應化法身。果極法身就是法性法身;應化法身就是方便法身。3.璎珞經所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二法身”的解釋

有五種論述。

  一是金光明經所說的理法身和智法身。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二法身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