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二縛?二縛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二縛”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縛”的解釋

  (一)相應縛與所緣縛。(一)相應縛,見惑、修惑束縛一聚相應之心、心所法,使其不得隨意緣所緣之境。如欲界苦谛下之十隨眠(五見、貪、嗔、慢、疑、無明),一一能束縛相應俱起之心、心所法。(二)所緣縛,惑緣境有毒勢力,縛此所緣令不自在。如欲界苦谛下之十隨眠一一互縛,成同部之所緣縛;集谛下遍行之惑縛苦谛下之法,成異部之所緣縛;又修道之煩惱縛善無記之五蘊。[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六、俱舍論光記卷一](參閱“所緣縛”3251)  

  (二)相縛與粗重縛。(一)相縛,所緣之相分拘礙能緣見分之心,使不得自在,不了境相如幻。慧沼之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本列舉有叁種,或以一切相分皆相縛,或唯有漏之相分即相縛,或以行六度時執叁輪之相爲相縛。並解相縛之體,有所知障與煩惱障。百法問答鈔卷六分其體爲正、助,若正相縛之體,唯有我執;若助相縛之體,並通法執。(二)粗重縛,其性無堪任,非調柔細輕,故謂粗重。即其性剛強深重,能縛有情身心于生死,或使之不了如幻者,皆稱爲粗重縛。其“出體”有異說,成唯識論述記卷九末,謂其爲一切有漏不安隱之性(種子)。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本明示四說,一爲現行有漏之心、心所,二爲現行之二障,叁爲二障之種子,四爲二障之習氣。百法問答鈔卷六則謂,諸說雖有不同,然二障之種子爲粗重則是常義。  

  (叁)能緣縛與所緣縛。所緣之境爲能緣之心縛之,稱爲能緣縛;能緣之心爲所緣之境拘礙,稱爲所緣縛。[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本]  

  (四)子縛與果縛。(一)子縛,見思二惑爲衆生受生叁界之因子,故爲子;因此之故,不能出離叁界,故爲縛。(二)果縛,以前業之所感,即以一期五蘊之報質爲果;亦于此間不能離叁界,故爲縛。四谛中,集谛爲子縛,苦谛爲果縛。法華玄義卷叁上謂,不斷此二縛,則不得聲聞菩提。[大乘義章卷五本]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縛”的解釋

  (名數)一相應縛。諸煩惱縛彼同時之心心所法,使于所緣不得自在也。二所緣縛。惑緣境有毒之勢力,縛此所緣使不得自在也。見俱舍光記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縛”的解釋

  (名數)見縛條。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二縛”的解釋

唯識宗所稱的二縛,指的是相縛與粗重縛。一、相縛,所緣的相分拘礙能緣見分的心,使不得自在,不了境相如幻。慧沼的《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列舉有叁種,或以一切相分皆相縛,或唯有漏之相分即相縛,或以行六度時執叁輪之相爲相縛。並解相縛之體,有所知障與煩惱障。《百法問答鈔》卷六分其體爲正、助,若正相縛之體,唯有我執;若助相縛之體,並通法執。二、粗重縛,其性無堪任,非調柔細輕,故稱粗重。即其性剛強深重,能縛有情身心于生死,或使之不了如幻者,皆稱爲粗重縛。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二縛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