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pa^pa-mitra。爲“善知識”之對稱。又作惡友、惡師、惡師友。即說惡法與邪法,使人陷于魔道之惡德者。法華經卷二譬喻品載,對舍離惡知識而親近善友之人,方可爲其說法。又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記載,菩薩摩诃薩于惡象等,其心並無怖懼,于惡知識則生畏懼之心。長阿含卷十一善生經舉出六惡友,即方便生欺(說種種欺詐)、好喜屏處(喜好隱秘之處所)、誘他家人(誘拐他家之人)、圖謀他物(謀取他人之財産)、財利自向(圖利自己)、好發他過(好指摘他人缺點)等;又舉出親惡友之四事,即飲酒時友、博戲時友、淫逸時友、歌舞時友。此外,日僧親鸾在愚禿鈔卷下,解釋善導觀經疏散善義中所舉二河譬喻中所說之惡友,謂惡友指雜毒虛假之人,即指妨害往生淨土門旨趣之異學、異見、別解、別行等之人。[維摩诘經卷上、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術語)爲人所知之惡人。又曰惡師友。知識者乃爲人所知之義,非己知事物之理之義也。法華經序品曰:“衆所知識,大阿羅漢等。”維摩經二肇注曰:“大士處世,猶日月升天,有目之徒,莫不知識。”法華文句四上曰:“聞名爲知,見形爲識,見形爲知,見心爲識。”法華經義疏一曰:“知其內德,識其外形。又遠衆則知,近衆則識。”轉爲師友之稱。八十華嚴經五十八曰:“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法華經譬喻品曰:“舍知識,親近善友。”涅槃經二十二曰:“菩薩于惡象等,心無怖懼,于惡知識生畏懼心。”
教我做惡事的壞師友。 - 陳義孝編
即「壞朋友」;「善知識」的相反,參看「善知識」。 - 莊春江居士編
教做惡事的壞師友。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