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五祖宗密所判大乘叁宗之一。又稱性宗。此宗認爲,一切衆生之心並非由于斷惑而得清淨,實乃本來清淨者,故衆生之心即爲法性。宗密判大乘爲法相、破相、法性等叁宗,法相宗,指以五位百法等建立法相之唯識宗;破相宗,指以四句百非破一切法相之叁論宗。依華嚴五教判而言,前者相當于相始教,後者相當于空始教。相對于此,法性宗則相當于終、頓、圓等叁大乘,亦包括華嚴、天臺等宗。宗密又主張法性宗較法相、破相二宗爲優。
永明延壽于宗鏡錄卷五謂,“法相”多說事相,如法相宗,離第八阿賴耶識即無眼、耳等諸識;“法性”唯說理性,如法性宗,離如來藏即無八識。一般以主張真如(法性或佛性)爲世界本源者爲法性宗,以分析法相,論證萬法唯識者爲法相宗,多稱大乘中觀學派及中國之叁論宗爲法性宗,亦有將華嚴宗、天臺宗、叁論宗、密宗等稱爲法性宗者。[圓覺經略疏卷上之一](參閱“性相二宗”3231)
(術語)永明所說叁宗之第叁,立真如法性隨緣,而緣起諸法之宗旨也。華嚴天臺真言等之實大乘,皆爲此法性宗。叁德指歸一曰:“佛滅度後十有叁世,至龍樹菩薩始用文字,廣第一義谛。嗣其學者號法性宗,元魏高齊間有慧文禅師,默而識之。授南嶽思大師,由是有叁觀之學。”
空宗的異名,亦略稱性宗。于佛教,對宇宙及人生之探求,以其不變、平等、絕對、真實之本體及道理爲中心課題立宗者,稱爲性宗,又作法性宗。性者體義,“法性”,指的就是諸法的實體。空宗破一切情見之執,以顯示諸法體性,故有是名。反之,以其現象變化、差別相對之相狀爲中心課題立宗者,稱爲相宗,又作法相宗。一般以叁論宗、華嚴宗等屬于前者,俱舍宗、法相宗等屬于後者。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