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67~529)南朝僧。義興陽羨(江蘇宜興)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十叁歲開始研習佛學。叁十歲,于妙音寺講法華、淨名二經。與齊中書周颙、琅琊王融、彭城劉繪、東莞徐孝嗣等結爲莫逆之交。梁天監二年(503),奉敕出入諸殿。又奉敕主光宅寺,創立僧製。天監末年,建法雲寺,並受命譯扶南國所獻之叁部經。普通六年(525),敕爲大僧正(僧界統製官)。于同泰寺設千僧會,帝嘗親幸聽講大涅槃經。大通叁年示寂,世壽六十叁。師屬成實學派,精通涅槃經,亦爲法華經之學者。現存有法華經義記八卷。又與智藏、僧旻並稱爲梁朝叁大法師。師因寺名之故,又有“光宅法雲”之稱。[續高僧傳卷五、曆代叁寶紀卷十一、法華玄論卷一]
(二)(1088~1158)南宋僧。長洲(江蘇吳縣)人,俗姓戈。字天瑞,號無機子。五歲投慈行彷公,九歲剃度。翌年,從通照學天臺。政和七年(1117),住持松江大覺寺。帝賜號“普潤大師”。後歸裏奉母,克盡孝道。又于祖墳旁結藏雲庵,造西方叁聖像,廣化衆生。後以母罹疾,夜夜就臥床講心經,念阿彌陀佛。每集千人興蓮社勝會,講觀經,念本性唯心之佛,四衆欽其高風,來者雲集,路爲之塞。紹興二十八年,召集弟子垂誡,書寫遺偈,端坐西向而化,世壽七十一。所著有金剛經注、心經疏鈔注、息陰集、翻譯名義集等。[普潤大師行業記、翻譯名義集序、佛祖統紀卷十五、釋氏稽古略卷四]
(雜語)喻佛法之涵蓋一切也。華嚴經曰:“不壞法雲,遍覆一切。”
(喻)佛說法如雲,普蔭一切衆生,使得清涼自在。 - 陳義孝編
喻佛說法如雲,普蔭一切衆生,使得清涼自在。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