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buddha-vam!s/a,巴利語buddha-vam!sa。佛之種族、佛之系統。印度婆羅門教徒說四姓差別,以誇示其出身與系統;然佛弟子則皆由同一佛法而生,不問其種姓、家系,悉稱佛子,其動機在喝破佛弟子之自覺。廣義言之,凡信佛法者,皆稱佛子;就系統之義而言,亦稱爲佛種、釋種子。[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大乘入楞伽經卷五、法華經卷二譬喻品、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叁如來藏品、佛性論卷二、大乘莊嚴經論卷七]
(二)指成佛之種子。即佛性,爲得佛果之因。因有四種:(一)衆生本來具足之佛性,即緣起之理、中道之理、諸法性空之理等。(二)煩惱,維摩經卷中謂煩惱之外別無菩提,故一切錯誤之見解及煩惱,均是佛種。(叁)菩提心,無菩提心之因,即不得佛果。(四)稱名或聞名,依此因則能成佛。[法華經卷一方便品、華手經卷二發心品、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四法品”、法華文句(會本)卷十二、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一]
(術語)生佛果之種子也。菩薩之所行名佛種。舊華嚴經叁十二曰:“下佛種子于衆生田,生正覺芽。”法華經方便品曰:“佛種從緣生,是故說一乘。”探玄記十一曰:“菩薩所行名爲佛種。”維摩經佛道品曰:“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同注:“肇曰:塵勞衆生即成佛道,更無異人之成佛,故是佛種也。”
能生佛果的種子,如菩薩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是。 - 陳義孝編
能生佛果的種子,如菩薩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