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Lañk&amacron;,新作[饑-幾+夌]伽,又作[馬*夌]伽。在師子國(即錫蘭島)之山名(今之Adam speak)。楞伽爲寶名,又曰不可到,難入之義也。即山以有楞伽寶得名。又以險絕常人難入得名。佛嘗在此說大乘經,名楞伽經。西域記十一師子國曰:“國東南隅有[饑-幾+夌](勒登反)伽山,岩谷幽峻,神鬼遊舍,在昔如來于此說[饑-幾+夌]伽經。舊曰楞伽經,訛也。”唯識述記四本曰:“楞伽者,是師子國山名也。”慧琳音義叁十一曰:“楞伽,正梵音雲[饑-幾+夌]伽,山名也。勒鄧反。此亦寶名也,此山多饒此寶,故以爲名。在南海中師子國西南隅,海島大山也。”華嚴疏鈔六十二曰:“楞伽,此雲難往。”楞伽經心玄義曰:“楞伽,此雲難入,世尊說法無史實。”
在師子國(即今錫蘭島)的山名。楞伽是寶石名,因此山有楞伽寶石,故以寶名山。 - 陳義孝編
正言[馬*夌](力鄧切)迦。佛住南海濱,入楞伽國摩羅耶山,而說此經。梵語楞伽,此雲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阿跋多羅,此雲入,謂入此山中,而說此寶。或翻無上,謂此經法是無上寶。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