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大隨煩惱?大隨煩惱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大隨煩惱”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大隨煩惱”的解釋

  梵語kles/a-maha^-bhu^mika^  dharma^h!。又作大煩惱地法。指恒與染汙心相應之煩惱。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大二七·二二○中):“若法一切染汙心中可得,名大煩惱地法。”計有六種,即:(一)癡(梵moha  ),爲暗昧,于一切所知境障如理之解。(二)放逸(梵prama^da  ),爲縱蕩,不勤修各種善法。(叁)懈怠(梵kausi^dya  ),爲懶惰,心不勇悍。(四)不信(梵a^s/raddhya  ),爲不信因果之理。(五)惛沈(梵stya^na  ),爲身心鈍重,不堪任當。(六)掉舉(梵auddhatya  ),爲躁動,心不靜寂。其中癡爲六根本煩惱之一,其余五法屬枝末之惑。品類足論卷二、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則列舉十種大煩惱地法,即以上述六種,除去惛沈,另加失念、心亂、不正知、非理作意、邪勝解等五種;成唯識論卷六則除去“癡”,另加失念、散亂、不正理,而稱爲“八大隨惑”。[順正理論卷十一、雜阿毗昙心論卷二、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大隨煩惱”的解釋

  共有八種,即掉舉(心思浮動)、惛沈(心思糊塗)、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懶散無進取心)、放逸(任性妄爲)、失念(失去正念)、散亂(心不專一)、不正知(知見不正)。以上八種煩惱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因爲這些煩惱的性質沈重,故名大隨煩惱。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大隨煩惱”的解釋

成唯識論六卷十五頁雲:掉舉等八,遍染心故;名大隨煩惱。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大隨煩惱”的解釋

隨著根本煩惱生起的煩惱,曰隨煩惱心所,分大隨、中隨、小隨叁類。大隨煩惱有八種,曰掉舉、昏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其發生作用範圍最廣,遍行于一切染心,故曰大隨煩惱。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大隨煩惱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