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語 h!pbrulsku,蒙古語 khutuktu, khutukutu, hobilghan。西藏喇嘛舊教(紅教)准許娶妻,故以生子爲法位繼承者,自宗喀巴創立黃教之後,乃改爲獨身之規定,故于法位繼承過程中,産生重大之轉變,此即“喇嘛之轉生”。宗喀巴之高足達賴喇嘛一世根敦珠巴(藏Dge-h!dun-grub-pa )在西元一四七五年示寂後,一般人都相信他轉生爲根敦嘉穆錯,此即活佛轉生製度之初例。未久,班禅喇嘛亦承襲此一製度,因此,這種教風便漸漸形成喇嘛教中高僧地位之繼承方法。
此種現世活佛化身之思想,遂使各地出現了大小活佛,以致于各宗派勢力互相抗衡。因此,爲維護教團之發展,高僧在臨死之際,便預告下一代轉生之方向。其弟子即就所言地點尋出一年之內所生出之神童,經正式試驗之後,推舉爲繼承者,此即呼畢勒罕(hoblighan, khubilghan)。呼畢勒罕,即蒙古語“自在轉生”、“再來人”等意,爲藏語珠孤(sprul-sku,化身)之意。凡夫之人,妄念未除,隨業轉生,不能自在;大乘聖者已除淨妄念,證實法性,不爲業轉而能自主生死,自在轉生,隨緣度衆。此一自在轉生之思想,系源于輪回受生與佛陀叁身之信仰。
經由呼畢勒罕轉生方式而接替其前生所遺職位之職稱,稱爲呼圖克圖,其蒙古語爲 khutuktu,意即“明心見性,生死自主”,此語于藏語亦爲珠孤(化身)與聖者之意。或謂西藏之轉化聖者爲呼畢勒罕,而泛稱印度及西藏聖僧之轉化身爲呼圖克圖。然一般而言,呼圖克圖乃受政府冊封的一種行政上之職稱,呼畢勒罕則爲轉生而仍不昧本性之修行者,故凡是呼圖克圖必爲呼畢勒罕,而成爲呼畢勒罕之行者則未必皆受冊封爲呼圖克圖。
今日,在西藏、外蒙、內蒙、甘肅、青海、西康等地,駐京之活佛計有一百六十人。西藏之達賴喇嘛、班禅喇嘛,外蒙古之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Rje btsun dam pa khutuktu),以及漠南蒙古之章嘉,均爲曆史上著名之活佛。[明史卷叁叁一烏斯藏大寶法王條、聖武記卷五國朝撫綏西藏記上·下、大清會典事例、蒙藏佛教史(妙舟)、近代西藏史研究及び近代蒙古史研究(矢野仁一)、蒙古喇嘛教史(橋本光寶)]
(雜名)即呼圖克圖大喇嘛之名號。一作胡土克圖,蒙藏青海皆有之。凡爲呼圖克圖者,皆能世世轉生,永掌其職位,俗稱活佛。元韓邦靖詩曰:“更寵番僧取活佛,似欲清淨超西天。”按二字入詩僅見。
我國藏傳佛教名詞。藏語稱爲“朱古”,意思是化佛示現的肉身。通常稱大喇嘛圓寂後根據轉世製度取得寺廟首領地位的繼承人爲活佛。始于十叁世紀的噶舉派噶瑪噶舉的噶瑪拔希。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應加上寺院或家廟的名字,如東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全稱叫做“東嘎·洛桑赤烈”;又如多吉才仁當了熱振寺的活佛後,他的名字便是“熱振·多吉才仁”。對于有僧職的大喇嘛,人們日常簡稱或尊稱時,再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寺院稱號了。如“東嘎活佛”、“熱振活佛”等。凡活佛圓寂後,寺院上層通過占蔔等儀式,尋覓活佛圓寂的同時出生的若幹嬰童,從中選定一個“靈童”作爲他的轉世,迎入寺中繼承其宗教地位。(無名氏)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