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dr!s!t!i-kas!a^ya。五濁之一。指末世時,衆生執住于諸惡見,而濁亂世間。如有見、無見乃至六十二見等。其體爲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見。菩薩地持經卷七以今世若法壞法滅之後,像法漸起,邪法轉生,即稱見濁。(參閱“五見”1099、“五濁”1201)
(術語)五濁之一。至末世,衆生之邪見盛起。而濁亂世間,如有見無見乃至六十二見等也。法華經方便品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文句四下曰:“見濁者,無人謂有人,有道謂無道,十六知見六十二等,猶如羅網,又似稠林,纏縛屈曲,不能得出,是見濁相。”法華玄贊四曰:“若于今世法壞法沒,像法漸起,邪法轉生,是名見濁。此以五見而爲體性,多近外道惡見數生。”
五濁之一,即末世的時候,衆生的邪見紛纭,因而濁亂世間。 - 陳義孝編
如五濁中說。 - 朱芾煌
「五濁」之一,指衆生多邪見的情況。 - 莊春江居士編
五濁惡世中,末世的時候,衆生的邪見紛纭,因而濁亂世間。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