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行、果之合稱。乃佛、法、僧叁寶中法寶之種別,一般稱之爲四法寶。即指能诠之言教、所诠之義理、能成之修行、所成之證果。佛教一般修證之次第多爲依教诠理,依理起行,依行克果,故又連稱爲教理行果。
于諸經論中,分別有對教、理、行、果之不同闡釋: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載,能破無明煩惱業障之聲、名、句、文,稱爲教法;有爲無爲之諸法,稱爲理法;戒、定、慧之行,稱爲行法;無爲之妙果,稱爲果法。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載,教,爲音聲、名、句、文等。理,爲二谛、四谛之理,有二種:(一)爲根本智(又稱無分別智)之境,乃理智平等一如之諸法實性,如二空之理。(二)爲後得智(又稱權智、俗智)之境,如古代印度正理學派所說之十六谛等。行,謂叁乘之因及聖所起之自利、利他諸行。果,即叁乘無學所得大涅槃、大菩提之果。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一本更設四法寶各有叁種:教,有無義言、邪妄言、如義言;理,有增益義、損減義、順體義;行,有順世因、邪僻因、處中因;果,有谄诳果、虛妄果、出世果。[觀無量壽佛經義疏卷中、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華嚴經探玄記卷叁](參閱“四法”1715)
(術語)自力聖道門修證得果之次第,教爲佛陀之言教,理爲教中所說法之道理,行爲順其道理而修行,果爲由其修行之因而得之證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說的道理,行是順著道理而修行,果是由于修行而獲證道果。 - 陳義孝編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說的道理,行是順著道理而修行,果是由於修行而獲證的道果。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