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依袈裟對出家者之不同意義而有之十二種異稱。據佛製比丘六物圖載,此十二名即:(一)袈裟,梵語kas!a^ya 之音譯,意謂壞色、不正色。系爲異于俗之服,不著正色,能令貪心不起之衣。(二)道服,修道者之衣。(叁)出世服,出離世俗者之衣。(四)法衣,如法之衣。(五)離塵服,遠離六塵者之衣。(六)消瘦服,以此服有損消煩惱之功德,故稱之。(七)蓮華服,離染著而得清淨,猶如蓮花。(八)間色服,用不正之間色以避五正色。(九)慈悲服,行慈悲者之服。(十)福田衣,即袈裟之條相如世間田疇,世間田可長嘉禾以養色身,法衣之田則弘四利,增叁善心,養法身慧命。(十一)臥具,與被褥相似。(十二)敷具,形似敷物。
又依釋氏要覽卷上則稱:(一)袈裟,(二)離染服,(叁)出世服,(四)無垢衣,(五)忍辱铠,(六)蓮花衣,(七)幢相,(八)田相衣,(九)消瘦衣,(十)離塵服,(十一)去穢衣,(十二)振越。此外尚有無上衣、解脫服、無相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衣、功德衣等名稱。[金剛般若疏卷二]
(名數)釋氏要覽上曰:“大集經雲:袈裟名離染服,賢愚經雲:出世服,如幻叁昧經雲:無垢衣,又名忍辱铠,又名蓮華衣,謂不爲欲泥染故。又名幢相。謂不爲邪所傾故。又名田相衣。謂不爲見者生惡故。又名痟瘦衣。謂著此衣煩惱痟瘦故,又名離染服,去穢衣,又名振起。”又六物圖曰:“一、袈裟。二、道服。修佛道者之衣也。叁、出世服。出離世俗者之衣也。四、法衣。如法之衣也。五、離塵服。遠離六塵者之衣也。六、痟瘦服。服有損消煩惱之德者。七、蓮華服。離染著如蓮華者。八、間色服。不正之間色避五正色也。九、慈悲服。行慈悲者之服也。十、福田衣。袈裟之條相,等于世之田疇,且其德爲世之福田而受供養也。十一、臥具(出四分律),以相似被褥也。十二、敷具(出十誦律),如言臥具也。”
袈裟、道服(修道者的衣服)、出世服(出離世俗者的衣服)、法衣(如法的衣服)、離塵服(遠離六塵者的衣服)、消瘦服(此服有損消煩惱的功德)、蓮花服(離染著猶如蓮華)、間色服(用不正之間色縫製而避開五正色)、慈悲服(行慈悲者的衣服)、福田衣(袈裟的條相,等于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