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gdis/ Ka^s/yap, 1908~1976)印度佛教學者。生于蘭契地方。原名阇伽提濕納拉因。西元一九叁叁年于錫蘭智嚴佛學院研習巴利文與巴利文佛典,翌年受戒。返國後創辦巴利語研究所、摩揭陀語研究所等。曾任瓦拉那西梵文大學巴利語與佛教研究系首任教授及系主任、新那爛陀大寺住持。一九七四年發起在鹿野苑修建國際佛教研究大學。將巴利文佛典彌蘭陀王問經、自說經、相應部、長部(與桑克利提亞衍合作)等譯成興第文(Hindi^)。另著有巴利語大辭典、阿毗達磨哲學、佛教概論等書,並主編天城體巴利文“叁藏”四十一卷、巴利語叁藏目錄等。
(雜名)又作迦攝波。佛弟子名。古佛名。童子名。仙人名。律部名。見迦葉條。
此雲飲光。二萬歲時,出成正覺。至百歲時,釋迦牟尼居兜率天,四種觀世。故大論雲:一者觀時,人壽百歲,佛出時到。二觀土地諸國,常在中國生故。叁觀種姓,刹利種姓勢力大,婆羅門種智慧大,隨時所貴,佛于中生。四觀生處,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亦能自護淨戒?如是觀竟,唯中國迦毗羅婆淨飯王後,能懷菩薩。如是思惟已,于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于母胎。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