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爲佛陀一生教法之總稱。
(二)指小乘教法。亦爲天臺宗所判化法四教之一。佛陀入滅之年,大迦葉等結集經、律、論叁藏,該收小乘一切教理,故稱小乘爲叁藏教。大乘亦有叁藏之別,然非如小乘叁藏之部帙整然而分者,故以之爲一摩诃衍藏,而與小乘之叁藏對稱。
叁藏教雖有“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四門,要皆見偏空之理,而說“我空、法有”。其修行之人分爲聲聞、緣覺、菩薩,聲聞觀四谛,緣覺觀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其觀法皆爲析空觀,即分析色法爲“極微”,分析心法爲“刹那”,觀其體“空、無我”。其果位,聲聞有七賢七聖之階位,最後證得阿羅漢果;緣覺證得辟支佛,菩薩證得應身之佛果。然此叁種人皆斷盡叁界之煩惱,尚有身心之位,爲有余涅槃,最後灰身滅智,歸于空寂之無余涅槃。[法華玄義釋簽卷十上、天臺四教儀集注卷上、華嚴刊定記卷一、華嚴玄談卷四](參閱“叁藏”690、“五時八教”1132、“藏教”6608)
(術語)天臺所立四教之一。指一切之小乘教。佛入滅之年,大迦葉等結集經律論之叁藏,而爲該收小乘一切之教理者,故呼小乘謂之叁藏教。大乘亦有叁藏之別,然非如小乘之叁藏,部帙整然而分之者,因以之爲一摩诃衍藏,與彼小乘之叁藏二者對峙。此智度論之意也。
天臺宗所立四教之一,指小乘教,因佛入滅之後,大迦葉等結集經律論叁藏時,偏重于收集小乘的教理,故叫小乘爲叁藏教。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