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戒壇?戒壇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戒壇”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戒壇”的解釋

  指用以舉行授戒儀式及說戒之壇場,即于戒場中特製稍高于平地之土壇。蓋戒場本無建築屋舍之必要,隨處空地僅須有結界標示即成,然爲防患風雨起見,古來皆堂內受戒與露地結界受戒並行。古代印度初于露天作法,不另設壇。戒壇之始建,據釋氏要覽卷上記載,系樓至菩薩向佛陀請示,築一戒壇爲比丘受戒,佛陀許之,遂于祇園精舍外院之東南建壇。關于戒壇之形製,據義淨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描述印度那爛陀寺之戒壇,謂其“方大尺一丈余”,即于平地四周高築塼牆,高約二尺,牆內坐基則高約五寸。

  我國最早之戒壇,相傳爲曹魏嘉平、正元年間(249~256)昙柯迦羅于洛陽所建。晉、宋以來,南方立戒壇甚多。東晉法護于揚都(南京)瓦官寺立壇。支道林于石城(山西黎城南)、汾州(浙江新昌)各立一壇,支法存于若耶(浙江紹興)立壇,南宋智嚴于上定林寺(于南京)立壇,慧觀于石梁寺(于天臺山)立壇。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壇,南齊僧敷于蕪湖立壇。複有叁吳戒壇,此壇似與法獻有關。南朝梁代法超于南澗(于南京)立壇,僧祐于上雲居、棲霞、歸善、愛敬四寺(皆于南京)立壇。至唐代初年爲止,渝州(重慶)以下至江淮(江蘇、安徽)之間,總計戒壇有叁百余所,然諸戒壇之形製已不可考。至唐代幹封二年(667),道宣律師在長安郊外淨業寺亦曾建立戒壇,此時戒壇始有定式。其製凡叁層,下層縱廣二丈九尺八寸,中層縱廣二丈叁尺,上層畟方七尺。其高度下層叁尺,中層四尺五寸,上層二寸,總高七尺七寸;周圍上下有獅子神王等雕飾。道宣並撰有“戒壇圖經”一書,該書對戒壇之起源、名稱、形狀均有詳細記載。其後,義淨、一行、金剛智等諸師,均曾在洛陽附近建立戒壇。建立戒壇之風氣從此盛行全國,官設與私設均有。永泰元年(765),代宗敕令大興善寺建造方等戒壇,又命京城僧尼各置“臨壇大德”十人;此爲臨壇大德設置之始,即後世受戒時之叁師七證。所謂方等戒壇,即指大乘戒壇,壇法雖依准諸律,但受戒者須發大菩提心,是與小乘戒壇殊異之處。

  日本東大寺大佛殿前所建立之戒壇,爲該國最早者,系西元七五四年由我國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所建,後毀于火災。該壇建築之藍本,即依准道宣“戒壇圖經”一書而建。[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二之一、佛祖統紀卷叁十六、卷叁十九、佛祖曆代通載卷十八、大宋僧史略卷下、釋氏稽古略卷叁、卷四、道宣律師感通錄]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戒壇”的解釋

  (術語)授戒之壇場也。梵雲曼陀羅,譯曰壇。高築之,故雲壇。資持記上二之一曰:“法既尊特,常地莫行。如持秘咒必結壇場,羯磨咒術,其類頗固。”其濫觞,在天竺者,樓至菩薩請築戒壇爲比丘受戒,佛許之,使于祇園精舍外院之東南建壇。見釋氏要覽上。在支那者,曹魏嘉平正元中,昙柯迦羅,昙帝皆于洛陽立大僧羯磨之法,支那之有戒壇自此始。南朝永明中,叁吳初作戒壇,是爲吳中立壇之初。唐初,靈感寺南山律師按法立壇。撰戒壇經一卷。見僧史略上。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戒壇”的解釋

  修戒法的壇場。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戒壇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