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用語。又作禅機。機,指受教法所激發而活動的心之作用,或指契合真理之關鍵、機宜;鋒,指活用禅機之敏銳狀態。意謂師家或禅僧與他人對機或接化學人時,常以寄意深刻、無迹象可尋,乃至非邏輯性之言語來表現一己之境界或考驗對方。林間錄卷下(卍續一四八·叁一七下):“雲庵大稱賞之,謂其機鋒不減英邵武。”又形容機鋒尖利敏銳,令人敬畏遠離,稱爲機鋒峭峻。石溪心月禅師語錄卷上(卍續一二叁·二二下):“若爲施工,見解玄微,機鋒峭峻,正是膏肓良醫。”
本義是弓上的機牙和箭鋒。禅宗用以比喻敏捷而深刻的思辯和語句。如宋·蘇轼《金山妙高臺》詩雲:“機鋒不可觸,千偈如翻水。”禅家多用機鋒之言驗證對方的悟道程度。機鋒通常表現在對答之中,稱爲“機鋒對敵”。如明·徐渭《翠鄉夢》第二出:“俺禅家自有個啞迹相參、機鋒對敵的妙法。”機鋒有如下的特點:一是快捷如箭,不容猶豫思索。如“一宿覺”條中慧能與玄覺對答如流,妙語貫珠。一是如箭行無迹,要旁敲側擊,不許一語道破。禅家多用俗語詩句,少引經文,便是此意。一是利如箭鋒,直如箭行。如風吹幡動,一僧說是“風動”,一僧說是“幡動”,慧能卻說“仁者心動”,直指人心,如石破天驚。一是對機,如箭與弓上的機牙相對,一發中的。慧能所傳“叁十六對法”便屬這一類。實際上,鬥機鋒並不限于叢林中。耽味禅悅的文人也喜歡對幾句機鋒。衆所周知,在小說《紅樓夢》裏,寶玉與黛玉就經常參禅鬥機鋒。後亦用機鋒泛指敏捷的才思。如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房室》:“若夫文人運腕,每至得意疾書之際,機鋒一阻,則斷不可續。”又如錢鍾書《圍城》:“鴻漸因爲她們說話象參禅似的,都隱藏機鋒,聽著徒亂人意,便溜上樓去見父親。”(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