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用語。又作聖教量、聲量、正教量。叁量之一,四量之一。即于因明論式中,隨順聖賢所說之言教,依此而量知其義。依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五之記載,至教量可分爲叁種:(一)不違聖言,謂聖弟子所說,或佛自說之經教,輾轉流布,至今不違正法,不違正義。(二)能治雜染,謂隨此法善修習時,能永調伏貪、嗔、癡等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叁)不違法相,即不違反諸法之相。然若于無相增爲有相,執著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類,認爲生命爲常住或斷滅,執著諸法爲有色或無色,或于有相減爲無相,或于決定立爲不定等,均爲違反諸法之相;反之始爲不違法相。[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上、大乘義章卷十、百法問答鈔卷二](參閱“叁量”633、“聖教量”5582)
(術語)因明用語,叁量之一,又曰聖教量,正教量,聲量。以聖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記五曰:“至極之教,故名至教,亦名聖教量。”見量條。
又名聖教量、正教量、聲量等,爲叁量之一。見叁量條。 - 陳義孝編